-----------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贯中西,执于真理。
近阅《一生的忠告》一书,心中之感如汹涌波涛溢于眉宇,恨己不可于须臾间释尽心头所悟,遂作此篇,与众同勉。
其首篇言:“光阴实为无价之宝,尤于少年之言。”余少时常视纵情声色为乐,而不知其时为读书佳节,似昙花之生长,一去无返。润之先生亦曾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忆往昔岁月,予悔不当初,惜已逝年华。“少年时读书,无诸多琐事缠身,大可醉于其中。”
嗟乎!十五至二五间实乃学习之黄金十年耶。书中另记:“书到用时方恨少,莫至成家招人诫‘后辈还需勤读书’,”今已成家者多叹惜青春,悔己未勤学苦练;然今不过徒增悔意焉。书中言:“勤勉乃成事者之至要品质,”故少年知勤有益于己,何不践行于此?少年若望己成佼佼者,须视读书甚于玩乐也。家父于家中亦时常训诫:“尔若常安于闲,必重蹈公子小白之结局也。”
不论中外,古人于全神贯注四字之理解大致无异。作者诫子曰:须聚精专致于进行之事,非此不念,倾其所有,一心一意,终圆所愿。咸丰年间,文正公亦曾如此劝其九弟: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吾亦深感于此,读书时理应力斥它念,惟心系一物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为己师,须谦于学习,亦不可丧其主见。书言:“甘瓜苦蒂,人无完人。”择其优者而从之,大可善于己。而不屑学于他人者过傲,不可从。谚云:“古来败者,非傲即惰。”
予曾作一书画,“责己严,勿怨天”,深应本书要旨。“学识愈丰,态度须愈谦逊;应将所学视作怀表,精准无比而藏于袖。”古贤亦云:“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实为金玉良言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少年宜视学业为一生之所有,严于束己,常思己过。勿怀怨于心,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阅此卷书后,予见诸多陋习于己身,此实不可不猛醒,不可不痛改。遂余近日发愤自励,不敢稍弃零碎之光阴。于校内,学习时不敢稍有懈怠,恐有负家父之厚望,无以报之养育之恩;恐有负师长之教诲,无以报之授业之恩;恐有负己望,无以报己所付多年之心血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