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是被过去决定,还是被过去限制,还是被过去塑造?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自己的很多思考和感受都在被过去决定或限制。当我坚信是被决定和限制的时候,我也被自己的这种认识困得动弹不得。
现在想想,大约有一种可能,我从业的十年里,所有专业上的理论和技术学习都在寻找上面问题的答案,以试图让自己走出曾经被设定的人生剧本。
不断寻找答案的路上,像是攒了一部分能量,想去和命运握手言和而不是对抗。有了这些能量以后,对过去和今天的关系从心里有了领悟:即过去塑造了今天。我逐渐有意愿从过去的经历中寻找成为现在的资源。有时找到了,有时没找到又退回去,但不在退回原点。
直觉常常告诉我,我也不知道这些是怎么发生的,但它就是发生了,内心发生了一些我自己都没有察觉的微小变化。
以前,心里的力量感不够时,每当遇到具体的挫折,我的负面思维就会自动被触发,即:如果我出生正常,没有生病,生活会是怎么样的?答案是,当初一切正常,就不会经历生活学习上的诸多困难,也不会在情感上经历我难以接受的挫折,我真的太倒霉了,世界上大概只有我一个人是这么倒霉的倒霉蛋,只有我一个人活得这么惨,别的正常人的生活都让我心生羡慕,但是我永远也够不到。那时候我就想把自己缩到最小,像是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我也常常对自己说:如果自己不存在就好了,如果不存在就好了。这个答案在遭遇挫折时反复出现。
心里攒够能量以后,就开始启动另外的思维方式。比如:我再回答曾经提过的问题,答案就变成了——如果时间倒流34年,我出生正常,没有生病,没有经历与身体残疾相伴的日子,大概我不会是今天的我,不会喜欢思考,不会喜欢写作,更不会成为心理咨询师。不会在生活当中体验个类人群的酸甜苦辣,假设,我是个身体正常的人,出生在现在的家庭,像所有女孩一样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做着大多数女性做的正常的事情,我大概不会有现在这样丰富的内心体验,虽然有时候五味杂陈、暴风骤雨,但这些都是专属于我心灵的体验。虽然我还不能把它们顺畅地表达出来,但是这都是我内心的宝藏。
相比用正常的身体兑换丰富的心灵,至少在我体验过的生活里,丰富的内心感受是我不愿意交换的。
当我领悟到这一点,我似乎启动了内心另一个寻找资源的按钮,按下按钮,即使坏事中也存有希望和可利用的资源。
这让我想张开双臂,去拥抱生活中的未知,同时,探索未来人生的道路上的宝藏。
“回顾过去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现在和一个不一样的未来。”,这是曾奇峰老师在讲精神分析课时说过的一句话,当我对自身有所领悟后,这句话给了我无限可能和力量。
我在地球上生活了34年,到接近第35年的时候。我似乎终于打开了一扇与固有信念不一样的领悟之门,在这扇门里,将开启一种资源取向的工作和生活体验,依次为原点,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