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精彩之时刻便是早上第一节课就沉浸在《窦娥冤》这场文学盛宴里。从良知与悲悯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从观-演-看,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观即品戏文,演即演戏文,看则看戏文,不是看热闹而是看戏文价值,听完课久久沉浸在震撼中不能走出,于晚上泡脚之余写下今日所感。

课程设计:
一、毁灭-戏剧冲突
振聋发聩之一问:谁毁灭有价值的东西?
从三重戏剧冲突,我们看到了悲剧的制造者:婆婆、太守梼杌、张驴儿父子,我们明白了是谁毁灭了有价值东西。(学生展示与分析)
二、有价值的东西-戏剧人物(语言)
欣赏戏剧,不只要抓住冲突,更要回到情结和曲目去品戏文。
课前分小组领取任务:[滚绣球][快活三][耍孩儿][二煞][一煞],每两个小组一个曲目,课前将手法和人物形象板书至黑板,课堂分小组先后展示,每个小组上台先进行个性化的戏剧诵读,再进行品与析,可谓井然有序,最后是教师的点拨与升华,悲剧中的悲剧有个人之悲,亦有时代之悲。
三、看-戏剧价值
读完析完,我们不止感叹其悲,更关注作者关汉卿的写作目的:为时代发声,为人民发声,他就是人民的喉舌,真正体现了悲剧的价值:
1.育良知与悲悯的情怀:鄙弃丑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心怀悲悯。
2.道德净化。给予读者一种并获得一种道德判断的理性发现。悲剧能够“唤起悲悯与畏惧(即痛苦感)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 ——亚里士多德《诗学】
不仅如此,也真正体现戏剧“高台教化”的作用:
1.文学陕军陈彦:《喜剧》与其矛盾文学奖作品《主角》以及《装台》(“舞台三部曲);
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发挥传统戏曲作为“高台教化”的作用与价值:惩恶扬善 、为人向善。
锦上添花,欣赏一段精彩的戏剧表演再次给予学生心灵的震撼,不可谓不独到,真正博人眼球,真正唤醒良知与悲悯,也在学生心里买下了戏剧的种子。
以一知三,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鉴赏戏剧之关键几步:戏剧冲突-戏剧人物-戏剧语言-戏剧价值。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评课:
教师:教什么便有什么味儿,如果说诸子文教学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史传文教学闪耀着史学与文学的双层智慧,那么戏剧教学便是一字一句都充满了戏剧的文化味儿,悲剧的内涵不言而喻,因为教师本身就是一面镜子,在其独到的思想与设计中引领我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设计有创新,打破戏剧教学的单一化,真正走入学生心灵,实现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深度碰撞,也实现学生与文本、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学生:有倾听有参与有展示,有读有品有析,有知识有方法有思维,有输入有输出,有趣味有审美有情怀。
作家柳青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作为学生,何其有幸,遇见这样的老师幸运之至,增长知识,滋养心灵;作为年轻教师,能够有机会向优秀的教师学知识学方法学设计学思想,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