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黄帝内经》内已对帕金森病有所论及,史上名医治本病皆有奇效,多认本病病根在脑,而与肺、肝、脾、肾诸脏密切相关。
“风掉眩之病,皆从于肝。”“暴强直者,皆从于风。”,明言风邪犯体为标象,而肝肾虚损为病之本质。
“非寒之故,乃因木火过旺,肾水不足,以致下虚上实,实则转为痰热,虚则为肾水亏损。”,阐释气血亏虚,筋络不得濡养引起病发。
“脾主应土,主司四肢之气,脾之气若不足,木气偏旺,故肢体振颤不宁。”,明示脾气亏虚,生化源头失调而筋络得不到滋养的病理。
现代中医学家进一步承继和发展古代医理,概括帕金森病为本虚标实证,以肝肾阴虚、脾虚气血生成不足为病之本,风、火、痰、瘀则为病之标。
基于上述中医理论,近年来帕金森病的治疗赖以临床显效,可缓病程并降低西药副作用。
阐述帕金森之中医证型:
一、肝肾阴虚型
本证多因素体阴虚,肝气内郁化火,火灼阴液,导致肝风内动。症有震颤等,治宜养阴息风,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二、气滞血瘀型
主为肝郁气滞,情志不畅,气机不顺,瘀血阻络,气血运行失调,肢体颤抖。治取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颤,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
三、痰热动风型
五志过激,致使肝木过旺,脾土被克,痰湿内生,瘀热阻络,化风动摇筋脉。治以清热化痰,平肝息风,方用温胆汤加减。
四、气血两虚型
久病体虚,脾胃不固,气血生成无源,致使气血不足,血虚生风扰动经络,肢体震颤拘挛。治宜益气养血,息风悦络,方用振颓汤加减。
中药调治帕金森病之法,主要通过下途径:
1. 补肝益肾:调养肝肾阴虚,改善神经官能,药用天麻、钩藤、生地、杜仲等。
2. 祛痰化瘀:治诉痰瘀阻络,使用半夏、胆南星、竹茹等,以祛痰通络,舒筋活络。
3. 清热泻火:针对痰热内动证型,采清热去火之策,药用黄芩、栀子等,降热除炎。
4. 气血调和:调治气血失调之症,药用白芍、当归等,调和气血,复元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