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wū)也; 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聽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於人,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注释】
1、糞土:腐土,脏土。
2、杇: 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也写作“圬”。
3、誅:谴责,责备
【译文】
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值得雕琢了啊,腐土做成的墙壁不值得再去粉刷了啊,对于宰予啊,我还有什么好谴责他的!”孔子说:“开始的时候我对于别人,听了他的言语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是从宰予身上我改变了这种做法。”
这是孔子非常著名的“骂”。那孔子在骂什么呢?一般我们的理解是,孔子在骂宰予白天睡觉,骂辞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可是,孔子后面接上的话是:我有什么可骂的呢?可见,孔子确实是对白天睡觉的宰予不满意,但是,他最主要的感慨在于后面那一段。
这个故事的脉络大概会是这样的:宰予不是一次两次白天睡觉了,被孔子批评过教导过,宰予向老师表示决心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孔子说:改正就是好同志。但是,结果是,孔子发现宰予依然如故。所以,孔子说,他要是甘心做朽木,雕也没用了;甘心做粪土之墙,粉刷也没必要了。我以前很天真,别人说要做到什么,我就相信他真的就去做了;现在,我听他说要做到什么,我还得观察他是不是真的在做。我的这个改变是从宰予身上学来的。
也许论语的这一节,重点不是孔子在骂人,重点在于孔子在自省。孔子弟子在编辑老师这一段言论的时候,用意应该不是记录学长学叔的劣迹,而是在记录老师的教诲,以及这段教诲的来历。
一、白天睡觉的行为是不妥的
在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照明设施是简陋的,但又是昂贵的。“凿壁借光”和“囊萤映雪”的故事,都帮助我们理解在古代光亮的稀缺性。因此,对于学习和工作的人来说,白天有光亮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应该珍惜光亮,把白天的时间更多地用在学习工作上。
就睡眠来说,日出约在三四点钟左右,日落约在傍晚五六点钟,晚上七八点钟休息,凌晨三四点钟起床,睡眠应该相当充分了。宰予估计也并不是晚上挑灯夜战了。即使是挑灯夜战了,孔子也有不满意的道理。放着白天的时间不用,非要晚上点灯。这是不能有效配置资源,肯定不提倡。
所以,白天是最好的学习时机,不用来学习,却用来睡觉;晚上没睡白天睡,说明晚上行迹很可疑。宰予你白天不学晚上也不学,你是怎么个意思?
孔子曾经非常激烈地批评过两种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人。因为这两种行为,是对有限的人生时光的严重浪费。《列子·天瑞》 中说: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可见,孔子对时光的态度是”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无限的进取“。他痛恨把白天有光的时间拿来睡觉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了。
孔子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很高的期望,也了解每个学生的才能,对宰予这样有才华的人一定更是寄予厚望。辜负的期望是一方面,辜负自己才能更是可惜。痛惜颜渊,是颜渊有材却不幸早逝,痛惜宰予,是宰予有材却自我不材。
二、察其言还要观其行
宰予是孔子言语科的高才生,口才甚好,善言善辩。孔子期望学生用“生无所息”的态度去学习,批评宰予昼寝时,宰予一定是巧言善辩地做了合理的回应,义正词严地说:您放心,我向周文王保证,一定改正,下不为例!可是,一而再,再而三,依然如故。
孔子也有上当的时候。孔子上当以后做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完成了一个从信其言到观其行的自我迭代。后人也从中获得教益。
此处的“言”,除了当事人对外发布的”言辞“,也可以延伸为”显于外的表现“。
自古以来,言行不一者大有人在。东汉的时候崇尚节义,于是出现了很多“孝行”之人。乐安人赵宣,在埋葬父母之后,比官方礼制的守孝三年还要守孝,干脆就住在双亲的墓道里,为父母服孝20多年。乡亲们称赞赵宣的孝心,州郡也因此而多次以礼相请,一时间赵宣成了住著名的“道德楷模”,“感动乡里杰出人物”。陈蕃上任乐安令后,慕名拜访“孝子赵宣”,发现孝子赵宣在服孝期间,住在墓道里,却忙得生了五个孩子。陈蕃大怒而发其罪。
可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而且,观行才得见。
套用现在一句流行语:身体更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