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天
自律人生:唯有读书与跑步不可辜负,每天坚持撰写读书随笔,每天坚持1万步。
《王阳明大传》
手段和结果。结果虽好,但手段有瑕疵;手段很好,但效果却适得其反。
儒家注重分殊之理,直接来探求大的“一理”的做法更接近于道家和禅家的做法。
一石一木可观造化之理,一山一水可知天地之心,这就是郭熙所谓的格物之学。
儒生必须先学《大学》,以明白儒学的学习方法和做学问的方向;然后再学习《孟子》,以激起自己的道义精神;接下来再学习《论语》,以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最后要学习《中庸》,以了解儒学思想的终极境界。
他偶然间读到朱熹给宋光宗的奏折,其中写道:“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王阳明幡然醒悟,痛悔自己之前的学习虽求广博,但未曾循序渐进,最终导致自己的学问不精,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于是王阳明开始循序渐进去穷理,并努力将物之理与自己的身心融为一体。
“无相无想”就是万物皆空,不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要求修行者必须放弃七情六欲。“无相无想”就是万物皆空,不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要求修行者必须放弃七情六欲。
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道德、学问和事功,三者兼备才能成为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