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我写的东西都自以为很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味道,那种看到文字会情不自禁打摆子起鸡皮疙瘩的感觉。
为了痴迷这种感觉,于是我间断连续地写着属于我的文字。
可是一旦当我抓耳挠腮,绞尽脑汁,费尽心力想要写一篇私下以为很有价值可能会被投稿接受的文字。
那个时候,当真是最最折磨我的时候,每一个字都好像失去它原有的颜色和光辉,干脆变成一个个复杂的难以挖出的矿石。
这就是某些时候写作是那样孤独寂寞,情难自禁想放弃的东西吧。
任何东西都有其根源,比如我们为什么上学,还不是因为学习许多自己不上学打工能获得的东西,像是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为什么兼职,很大一部分是缘由我们的财务危机,其实如果不缺钱的话,还要去打工,那就是应该为了体验生活,体验那些痛苦的体力劳动,反复枯燥的无聊体力劳动,进而明白学习的真意。
谁制造的了规则,为什么在上层的人俯视底下的人。上层的一个决定可以让下属执行命令,从而耗费自己的体力,从事生产,至于生产多少,什么时候生产,都好像被上层人了然于胸。
那些廉价劳动力只是听从命令,只是不明所以地进行各项活动,有时候他们的脑袋里灵光一现,可是被繁重的工作纷至沓来,之后便疲惫的摇了摇头,只好忍受。
都是为了生存。
可是学习这件看上去很简单却又很简单的事情不也是如此,不明所以重复着知识,麻木机械地硬填着材料。
可是知识上层的人从来不愿把更省力的学习方法传授,他们宁愿把学习变得愈发枯燥,另学生们变成廉价的学习机器。
这到底是一场宏大的阴谋诡计还是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挣扎。
这是个问题,却不值得回答。
我为什么会写作,沉浸在写作中,不必担心枯燥,也不必葬身乏味。只要阐出心中所想,你若知道,便可畅所欲言。
写作是一种记叙,是心灵的痕迹。某种意义上,人类文明绵延不衰还不是因为记忆的传承。
过去那些正确的认识随着历史的绵延和时代的洗刷,逐渐变得深邃和充满韵味。互联网大数据让每个人的想法充分涌流。基于痛苦的幸福的感受,对于好坏,善恶的定义被不同的人阐释又互相正解。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基因,这正是我们人类到现在还没有灭亡的原因。无论是地震,火山爆发,鼠疫,病毒蔓延。
总有人依靠自己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活了下来,并传承着优秀的基因。
而写作正是完美体现自己多样性的最好办法,溢出写作人的心声,无论是来自知识匮乏的焦虑,对灾难的恐惧,生活压力骤增的挣扎,都跃然于在简书这个平台的每一个标签里。
之于写作,之于多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