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以内的宝宝,除了吃喝拉撒睡,出牙简直是每个妈妈的心头大事。发烧?拉肚子?情绪暴躁?这些令人头疼的表现真的是由出牙导致的吗?出牙期的宝宝应该如何照顾?看看本文,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出牙的基本知识
通常认为,从牙齿萌出前4天开始算起,一直持续到萌出后的3天为一个完整的出牙期,共8天。一般来说,宝宝们的第一颗牙齿会在6个月左右时破“壳”而出,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情况会各有不同。两颗下门牙(Lower Central Incisors)最先长出,然后是上门牙(Upper Central Incisors),之后是上下两侧的侧门牙(LateralIncisors),接着是上下两侧各两颗的磨牙(First Molars),之后是犬齿(Canines)和第二磨牙(Second Molars),直至三周岁前,20颗乳牙完全发育。
出牙症状
和我们从父母朋友那儿听来的经验不同,根据医学文献,实际因为出牙引发的症状并没有那么严重。研究认为,类似高烧、腹泻、呕吐这些表现与出牙毫不相关。如果你的宝宝出现这些症状,不要想当然地跟出牙联系在一起,很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回顾关于这一主题的所有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出牙可能引起牙龈不适、轻度烦躁、流口水。体温有可能略微升高(0.1-0.2度),但不足以导致真正的发烧。如果宝宝发烧(体温超过38度),起疹子,腹泻,或者表现得非常烦躁,那么很有可能不是由于出牙,而是因为吃手或其他不干净的东西而感染的病毒性疾病引起的。
那么只根据出牙症状,父母和主要照顾人能否精确预判宝宝是否有牙齿萌出?文献对此也持不同意见。因此,考虑到其他可能原因,在牙齿确实萌出之前,父母们还是应该及时带宝宝就医,而不要简单地认为宝宝是要出牙了。
如何处理?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宝宝出牙时的处理方式五花八门(吃药,喝酒,你没有看错,居然有人给长牙的宝宝灌酒!!!),这里我们只介绍最安全有效的三种方式:
1、低温物品。只要选择了正确的物品,这种方式是相当安全有效的。从冰箱里拿出的出牙玩具,在冷水中浸湿的毛巾,或者其他类似物品都能缓解宝宝的不适而几乎毫无风险。注意不要给宝宝冰块或其他小体积的物品,以免造成窒息风险。
2、出牙玩具。和上面提到低温物品类似,这些玩具风险极低然而益处多多。选择专门为出牙设计的玩具,不要有小零件、尖锐的边缘、或者其他容易引发危险的附件。如果没有可用的东西,大多数宝宝甚至连自己的手脚也会啃得不亦乐乎。
3、耐心。这是零风险且屡试不爽的唯一处方。再次提醒,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是出牙而忽略了重要症状,从而导致病情延误。
耐心不是你想有,想有就能有,有耐心一点哦!
不管别人怎么跟我们说的,一定要记住,出牙不会导致严重症状。一旦有严重症状出现,如38℃以上的发烧,腹泻、呕吐等家长必须重视起来。对于轻微症状,可以不做任何处理。
-END-
本文为原创文章,任何商业机构、媒体(含自媒体)、网络等平台在转发时请联系好睡宝,没有取得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