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写的是《跑半马的时候想些什么》,但果然普通人的脑海杂碎无序,完全不能够和用跑马时思绪写出你部书来的文豪比,虽然那本书我也还没有读。
上一阵子写《写在开始跑步的第三年》时就立了个flag,说希望能挑战下半马。这原也是2017年个人to do list上的一个小目标,却也没指望着急完成。报名上海国际半程马拉松,纯属看着线路地处浦东,起点终点距家便捷,而且一路经过诸多地标,想来会是不错的体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紧接着没有中签的短消息倒让我输了一口气。四月会是非常忙碌的四月:月头七天的旅行,必然没法用小长假训练;紧接着一堆项目要如期完成,加班也会是常态;月末差不多要驾考,周末的时间都要交给驾校。没抽中也好,能专心把别的事儿解决了,再安心练习。
只是上天另有考量。
未中签之后的第三天,骑车回家时听着歌,耳机里有收到短信的提示音,等红灯时掏出来看,一时间惊呆在十字路口:您在补充抽签中获得比赛名额……?!一时没有明白怎么回事的我瞪大了眼睛,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绿灯亮起,懵懵地往前骑动:中签了?居然中签了!!失而复得的欣喜涌上心头,我感觉自己躲在头盔里的脸,笑得难以自抑。旅行荒废的小长假怎么办?工作项目加班怎么办?练车驾考怎么办?管他那么多,既然给了这个机会,就全都尽力而为地去做就好。
于是小长假尽兴地玩,为工作上紧急的项目拼了命加班,练车时加倍用心,离合踩到左脚酸麻。但其他的时间,小心安排好半马的训练。之前跑过的最长距离是十五公里,不算太短,但那次到后来几公里的大腿肌肉抽痛,还是让我心有余悸;加上出国旅行挺久没练,还是要有节奏地恢复起来。
回国后距离比赛也就两周的时间,于是第一周的工作日清晨,跑了一次6公里,隔一天12公里,配速都控制在自己满意的6分,为周末达到18公里做准备。
周末特地起了大早,提前一小时在家吃了烙饼喝了牛奶,去没有红绿灯干扰的世纪公园,7点开跑,像一次重大考试之前的模拟,只是小时候不懂,总觉得模拟只是平添的一份苦恼,却从未想过它的作用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便在正式的测试里得以规避。譬如这一次的18公里跑,我在7、8公里就明显感觉横膈膜刺痛,即使调整呼吸也无法缓解;在17公里之后明显的体力不支、两眼发黑,有似曾相识的中暑的感觉。倒是上一回跑15公里时出现的大腿抽筋,这次完全没有,算是一大进步。最终跑完但是问题多多,反而很开心。去网上查横膈膜刺痛的原因,排查下来很有可能是喝了牛奶、并且吃早餐间隔时间太短的关系;问公司里的跑马大牛们眩晕的缘由,被告知是血糖低造成,需要在15公里之后及时补充能量,而比赛时会有补给站,拿个香蕉什么吃很有必要。
心里有了底,最后一周的准备,变得更加从容。只跑了一个五公里,而后几天,加紧了一些跑步核心和踝关节稳定的训练。查着天气,入了新的长袖跑T和短袜。网购跑马用的能量胶,方便中途的食物补给,且不会增加太大负担。
就这么从得知补抽中签,到今天比赛当日,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很满,但并不觉得很累的准备,让整个四月变得尤为充实。到头来成绩和结果反倒不是最主要的了,这个过程本身,已经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深感:
1. 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再忙,总能挤出时间来完成
2. 凡是没尝试过的,总有科学的方法,去解构和计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有些变量,不确定它的可能性,光担心没有用,做好预案就行
4. 平日里有足够准备,考虑到够多,临场的变数就越少。
说到最后,还是要汇报一下成绩的。
关门前完赛。
没有大腿肌肉抽筋;没有横膈膜痛;没有低血糖眩晕。
除了取水和中途修复耳机蓝牙问题,几乎没有暂停。
最后500米加速,100米冲刺,因为看到终点龙门的时间卡在9点半之前,双手张开冲过去。
全程2小时18分,配速6分17,好过上一次18公里的尝试。
还有提升的空间,还有奔跑的余力。那么下一个目标是?
顺利考过驾考科目二先。hh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