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一
石洼村的耿老二今年四十三,腰比水缸粗,嘴比扁担硬。他平生最大的官儿是小学劳动委员,最大的梦想却是——培养出个“高考状元”,好让自家门槛被记者踩烂。偏偏老婆走得早,只留下一个儿子小顺;小顺脑子不慢,却迷上了手机游戏,成绩稳居年级倒数。耿老二骂也骂过、打也打怕,终归没辙。
去年腊月,他在县城网吧门口蹲到三更,把小顺拎回家,一路走一路哭:“你爹我十三岁下砖窑,连个三角函数都没摸过,你可好,天天给‘敌方水晶’磕头!”小顺挣开胳膊嘟囔:“行行行,我给你考个状元,行了吧?”——本是气话,耿老二却当了真,从那天起,逢人便说:“俺家小顺明年要拿全县状元!”
二
话放出去容易,收回来难。耿老二琢磨:得有“氛围”。于是他把养肥的三百斤黑猪卖了,换回一套“状元同款”桌椅、一台崭新的学习机,还把正屋的“福”字揭了,换成打印体的“状元”两个大红字。每天五点起床,他先对着俩字焚香三炷,再拿擀面杖敲小顺房门:“状元郎,起来背《逍遥游》!”
小顺苦不堪言,想跑,可身份证被老爹锁进炕柜;想上网,网线被剪成一段段扎了篱笆。耿老二宣布:从即日起,实行“军事化陪读”——他给自己也买了全套教材,说要“父子同榜,一块中举”。
三
高考前三个月,县里组织一模。小顺居然考了全班倒数第三。耿老二气得把“状元”红纸撕成两半,连夜背了两袋核桃去县城找“高人”。高人姓贾,据说专给学生“调分”,张口就要两万。耿老二咬牙当场微信转账。贾高人神秘兮兮地给小顺发来一个“加密压缩包”,附言:背熟,作文保底55。
回家路上,耿老二腰杆笔直,仿佛儿子已经提前收到清华录取通知书。他做梦都看见记者扛着长枪短炮涌进石洼村,村主任亲自给他戴大红花。
四
高考终于来了。
6月7号一早,耿老二穿上唯一一套西装,手举写有“石洼村状元出征”的旗子,把儿子送进考场。门口保安拦他:“家长不许进!”耿老二脖子一梗:“我给我儿子壮行,又不是作弊!”说完把锦旗往校门口一插,扑通跪下,咣咣磕了三个响头,吓得巡逻特警差点掏警棍。
两天考试,他顿顿给送红烧蹄髈、清蒸鲈鱼,连筷子都提前用红绳缠好,图“题题顺利”。
最后一场英语结束,小顺走出考场,脸色煞白。耿老二迎上去问:“作文押中没?”小顺苦笑:“爹,压缩包里的范文,全国一卷作文题改了,我背得滚瓜烂熟,结果用不上,还差点写跑题。”耿老二脑袋嗡的一声,脚下一软,坐进花坛里。
五
放榜日,小顺总分378,连本科线都没过。耿老二蹲在村口老槐树下,整整抽掉两包五块钱的“宏图”。烟盒空了,他忽然跳起来,冲进屋里把学习机、状元桌、复习资料一股脑扔上拖拉机,开到县法院门口,铺一块白布,写四个大字——“还我状元!”
法警问他诉谁?他拍着拖拉机吼:“诉贾高人!诉‘押题’骗子!赔我个状元!”路人围观,拍照发抖音,一夜之间,“状元爹”成了网络笑柄。
六
法院的同志耐心解释:老贾已跑路,涉嫌诈骗立案可以,但“状元”真赔不了。耿老二不信邪,又跑去县教育局,要工作人员“改分”。保安劝不走,只好报警。派出所里,民警给他倒了杯热水:“老哥,孩子的人生不能靠买答案、磕头、烧香。你要真想讨个‘状元’,先把自己这堂‘家长课’考及格。”
一句话,把耿老二说愣了。他想起那三百斤黑猪、撕碎的“状元”红纸、儿子熬夜背范文熬红的眼睛,忽然抬手抽自己一嘴巴:“我这不是把孩子往沟里带吗?”
七
秋季开学,小顺决定复读。耿老二把拖拉机卖了,换回一台二手数控机床,对儿子说:“爹不逼你当状元了,今年咱爷俩换条路——你安心读书,能考啥样算啥样;我学门技术,给你攒学费。咱不争状元,争口气。”
小顺咧嘴笑,第一次觉得老爹的背没那么驼。
八
转年六月,小顺考了512,超一本线40分,志愿填了省里一所工科学校。耿老二没再烧香、没跪校门,只在送站时塞给儿子一个崭新的旅行箱,箱侧贴着一张A4打印纸:
“状元不是分数,是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列车启动,耿老二挥手,忽然想起去年那面被撕烂的锦旗,他嘿嘿自嘲:
“罢罢罢,赔我个状元——原来得先赔自己一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