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冬天没有雾霾,到了数九寒天,天贼冷贼冷的。
那时候没有空调,没有暖气。一到冬天,人们就穿上臃肿的棉衣,带上耳暖,手套,小孩儿还会带上暖袖。把自己捂得严严的,就这还冻得磁力哈啦的。
人们生起了煤球炉,家家户户的房檐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长长的琉璃喇叭。上学的调皮孩子找来细长的棍子跳起来使劲儿敲,打不着不放弃,继续蹦,继续敲。
“哗啦!”掉下来好多。
“啪!”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其他孩子跑过去抢。一不小心摔倒了,赶紧爬起来。反正也不疼。有的孩子还伸舌头舔上一舔,尝尝啥味儿。
那时候天很蓝,雪很大。
我记得每年冬天都会下下雪。有一年下大雪,房门都推不开。爱到我家串门的徐大爷,那天起得特别早,铲了一条小路到我们家。那时候我还小,在雪地里跑来跑去,棉鞋都湿透了也不回家。晚上,我们家的煤伙上,摆了一溜儿我们姐弟五个的鞋。冒着热腾腾的白气。俺爸妈也不吵。
第二天,鞋干了,敲掉鞋上的泥巴,穿起来有点儿硬,但是丝毫不影响我们愉快的心情。
我姥姥家在留固第三营村,离我家三十多里。现在驱车二三十分钟就到了,但那时觉得好难。
有一次,老师问我妹妹,你姥姥家是哪儿的?我妹妹想了半天,说好远好远,走好远的路,还得穿过两条马路才到。
那时候春节去姥姥家。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烤火。爸爸赶着小驴车,我们和妈妈挤在车上,身上裹着厚厚的棉被,一家七口说说笑笑地串亲戚。
途经安庄、宣武、史固、双村营、第二寨、横村,我记得有一个村是做粉条的,他们村里有好多洗红薯用的大缸,比司马光砸的那个缸还大。我们走好长时间,终于到了。在村口迎接半天的姥爷在院子里燃起一堆篝火,我们围着烤,一会儿就热乎乎的了。姥姥给我们炸年糕,摊煎饼,可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