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作为选调生,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全面系统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重点关注第四卷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深刻体悟这一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具有主要意义。
打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迎面而来的除了浓浓墨香,更有重任在肩、使命在肩的厚重历史责任,还有面对变局、面向未来的自信和豪情。
研读“红色故事”,在“不忘初心,对党忠诚”中汲取精神养料。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从决胜脱贫攻坚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艰难困苦中依旧屹立不倒,正是依靠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所凝聚成的红色血脉。在新形势下,选调生们更要用好红色资源,凝聚精神力量,牢记先辈们的红色传统,做好革命思想建设,始终保持信仰不变、信念不移,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用红色精神补钙壮骨,防止“软骨病”,常把私心杂念放在“阳光”底下晒一晒,避免劲头不足、意志脆弱;要用心用情用力发挥好红色资源的正向引领作用,加强红色资源对精神的熏染、对理想的淬炼,不断为自己“加油充电”,做好传承红色基因的引路人。
践行“初心使命”,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涵养为民情怀。无论是太行山深处的特困村庄,还是武陵山腹地的偏僻苗寨;无论是沂蒙山、大别山革命老区,抑或是祖国的南部边陲、西部高原,处处都留下习近平同志这位“扶贫总书记”的深情足迹和暖人情怀。因此,广大基层选调生更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践行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做新风尚的示范人,做群众的贴心人,不讲大话、不说官话、不搞套话,更不能做“两面人”,当着群众的面拍胸脯、说好话、下承诺,群众一走,就把问题扔一边、摆桌上、抛脑后,完全不顾群众现实诉求。这样的行为,只会严重损害广大基层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守护“革命传统”,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增强担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选调生越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艰难面前不退缩、重任面前不懈怠,在实践中积极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深入到基层、冲锋在一线,勇于在一线探索工作方法,积极总结工作经验,始终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在担当中、斗争中摸爬滚打、增长才干。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把青春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努力成为有信念、有担当、有作为的年轻干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基层选调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不仅要放在床头,拿在手上,更是要从领袖的一言一行中汲取智慧,记在心头,用在田间地头,切切实实为民办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奋力谱写新时代辉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