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在当代德国,在2000年后陷入素食狂热的德国,吃肉简直成了一件偷偷摸摸的事情。
我想我应该是个无肉不欢的人。在家乡还有这样的传说:因为我们地处高原,一定要吃肉才有力气干活,不吃肉就觉得心慌慌,所以就算是计划经济时期,也一定保障每家人能有肉票,养猪养牛非常重要;家里要是有个小院儿,也该养两只母鸡,多吃鸡蛋补充蛋白质!虽然现在想来大概是边远山区自我安慰的说法,也有可能是因为土地贫瘠,发展家养畜牧业多少能养活点人口,不过吃肉的“基因”,应该是在我身上种下了。在北京上学的时候,一天怎么说也要吃至少一次肉,才觉得有力气念书。我曾经以为到德国会是到了天堂,毕竟德国的猪肘子在我朝可是非常出名呀!再想想西餐里面的牛扒猪扒鸡扒鱼扒!满满都是肉!
刚到大学那几天,忙着品尝施瓦本美食,吃了不少肉食。一边为德餐难以置信的重口惊呆,一边为巨大无比的分量痛并快乐着。在外面大快朵颐毕竟是短期行为,终究还要回归自己做饭的主流。每天在厨房里忙活,做着快乐的小厨娘,今天是没有花生的宫保鸡丁,明天是因为砍不断只能整只下锅的可乐大鸡翅。直到有一天,我的德国室友半是好笑半是无奈的对我说:Wen, wieder Fleisch?(Wen,又吃肉?)
我很是自然的应了一声。接着三个人开始讨论多久吃一次肉的问题。身高一米七几看起来很健美的姑娘说她一星期吃一次肉,我被惊呆了。另一个室友大概是想为我解围,说:“一天吃一块熏肉也不多啦。”
天!他们为啥不知道食肉之欢!
他们的“快手菜”里并没有“速食肉”这个选项。回想一下,德国室友们在厨房里大多是烧开水、烤速冻披萨、做个三明治,我见过的厨艺巅峰大概就是做意面了,最“速食”的肉类,除了熏肉也就是香肠了,鲜肉并不在这个范围内。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周末经常回家吃饭,所以自己做饭能简则简。在德国,做肉确实是件麻烦的事情。出于人道主义关怀,他们不会直接宰杀动物,一般是电死之后再解剖,因此处理肉之前,(至少中国人会)需要先飞水,把血沫去掉,而蔬菜只要随便炒一下或者煮一下就能吃,相比之下吃肉明显费事许多。再加上他们喜欢一餐内吃完所有东西,像我做一样菜放保鲜盒里吃几天,大概于他们是不可想象的吧。简单粗暴的德国人,不爱干麻烦的事儿。
除此之外,德国现在简直是个“环保国度”。不仅垃圾要细分,坏境要保护,对待动物也要温柔友善。德国连鸡舍都有固定的技术标准,自2010年取缔笼养之后,现在德国最差的鸡也是圈养的,鸡舍每平方米不能超过9只鸡,更好的鸡是放养的,每只鸡有至少4平米的放风区(禽有禽权!)。售卖时鸡的标签上会有农舍的代码和相应分级,一目了然。动物的权益可谓被考虑的不能更周到。更激进一点的环保者,就朝着素食主义者方向去了。素食号称有利于身心健康,又不用杀生,素食者成为了“弄潮儿”。严格的素食主义者是不喝牛奶不吃鸡蛋的。所以在德国超市里,牛奶旁边放着豆奶,酸奶旁边放着“米酸奶”,都是供素食主义者购买的。在学生中间这股潮流更甚,教学楼的卫生间隔断上会贴着花样百出的“吃素吧!”招贴画,学校主建筑外也常有人举着巨大的海报,上面是血腥的宰杀图案,劝诫人们吃素(看完了真的有点没食欲)。听我室友说,中学活动课上也会放相关的纪录片,宰杀的场面相当冷酷血腥,让人打寒颤。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戒掉肉食,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下意识的不愿多吃肉。
德国还是一个崇尚健美的国度,保持好身材也是他们少吃肉的理由之一。这边的大学男生,似乎大多数都至少有一张健身房的卡,高强度的健身课上也不乏女生的身影。马拉松之类的运动很流行,即使我所在的一个人口不多的小镇,一年也有两三次半程马拉松。德国人的饮食结构并不均衡,肉食、奶酪和糖的摄入多,再加上简直可怕的食量,往往会导致过度肥胖。中国人胖,一般顶多就胖出一点富态,这边人胖真的是胖成一座肉山。除了运动之外,似乎也需要减少卡路里的摄入,相比之下,最“罪恶”的肉食,首先被抛弃了。最极端的是德国的某位健美冠军,听说赢了不少奖项的这位健美先生,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
一个人在德国生活,连吃肉都成了需要三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