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陆续有朋友留言,谈及小龙对辩论的执着,很多朋友是感到疑惑的。不明白为什么小龙作为一名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竟然对学生时代的“玩具”仍然着迷如斯,愿意一再去促成企业辩论赛的举办,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初登辩论舞台的新人们一起“不好好工作”。
小龙遇到如此真诚的朋友留言,总会花点时间回复一二,无它,只是因为喜欢。
是的,还有什么比“喜欢”更能让你心甘情愿投入时间、精力的吗。这是辩论之于小龙的意义,也可说是很多“辩者”的内心独白——因为热爱,更因从中受益良多。
初识辩论,是在大一读书时候。那时候懵懂地认为辩论是“能说会道”者的游戏,像我这般连话都说不利索,甚至还有些口吃的孩子,是不够资格参与的。但是,就像笨小孩总是会有变聪明的渴望一样,小龙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克服短板,变得更加优秀,于是便以“旁听者”的身份来到了辩论队学习。只是,恐怕连当时的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一学习便是四年。
讲到这里便不得不聊一下辩论队。对于很多学校来说,辩论队都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有人称它为校园官僚化蜕变中仍然保留的一片“净土”,有人又叫它为轻松的社团活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军营”。总之,得益于它的相对纯粹和高强度训练,让辩论队从上到下保留着一股近似于革命友谊的“惺惺相惜”,长幼尊卑的秩序规则在这个组织中并不被重视。所以,这才让我一个旁听生逆袭的励志故事有了发生的可能。
当然,真实的励志故事总是不像电视上演得那么热血沸腾,我从旁听升级为正式队员的真相貌似是队内赛中缺个人,接下来便是一场可以被形容是车祸现场的处女秀。或许是队长们从我惨不忍睹的表现中看到了些许的亮点,也或许是他们认为我正常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就够了,总之我还是被辩论队留了下来,并在其后的日子里和大家一起朝夕相处,讨论辩题,快速成长。然后便是第一次正式比赛登台,第一次拿到最佳辩手,第一次当选队长,第一次带队比赛等等。
我在辩论队的成长可谓是迅速和巨大的。从一个有点口吃的男孩成为侃侃而谈的队员,从一个站在台上就发怵的菜鸟成为台上“语出惊人”的最佳辩手,鬼知道我怎么会有了如此大的变化,但我知道这一切都来自于在辩论队训练的过程中,我心中迸发的对辩论越来越多的热爱。这份热爱无关比赛的输赢,无关个人的得失,而是对辩论生发的一种由衷的敬畏。
很多人都认为辩论就是站在台上和对方吵来吵去,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小龙眼中的辩论是将知识和信息通过逻辑的整合形成观点,最终外化为语言的交锋和碰撞的一项活动。如果能够按照百分比进行划分的话,那我认为辩论中70%的部分是在语言之外的,这里边逻辑可能能占到30%,知识和信息能占到40%。所以,辩论带给小龙最显而易见的提升并不仅仅是在口吃的改善上,在知识的储备和逻辑思维的培养上同样是显著的。
君不见每一场辩论赛的准备都意味着数本书,甚至数十本书的快速阅读,君不见每一个有力的论据背后都是难以计数的网页资料的点击搜索,君不见每一条中心论点都是很多黑板板书推导后的针锋相对,君不见每一个论证逻辑都是很多熬夜通宵反复磨合的烂记于心。每一次辩论都是痛苦的,每一次辩论也是畅快的,痛苦在于过程,畅快在于呈现,这样的痛苦和畅快无关成败,不论输赢,但一定会属于每一个专注于辩论、全情投入的辩手。也正因此,辩论带给我们的收获和震撼才是巨大的。
前两日我的领导问及我如何将文章写得条理清晰,我毫不犹豫地说,这是学生时代我在辩论队训练的成果。因为我总觉得,正是由于那一篇篇反复修改、脉络清晰的一辩稿,才成就了我此刻飞快敲击的字符和敢于下笔的自信。
昨天站在台上讲课,课下有学员问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讲师,我告诉她很多讲师的修炼方法。但是,我无法告诉她的是,驱使我愿意在台上发言的是那次惨不忍睹的车祸现场的刺激,帮助我在讲课中旁征博引的是在辩论队便开始养成的读书习惯,甚至于她看到的清晰凝练的幻灯片,都得益于那时候反复修改一辩稿后锤炼的文字功底。
手机里一直以来有个微信群很活跃,叫做“X大经院辩论队北京中队”,群里要么是倚老卖老的孩儿爹孩儿妈,要么就是初入江湖的职场菜鸟,天天话题不断,异常热闹。到底是什么原因,能够让这群人在毕业数年甚至十数年后,依然保持着上下十几届的联络和定期的聚会。如果你也像我们一样,一群人在一起,极其认真地,在高度对抗性的环境里,做一件并无功利,同时又极其考验智商、情商、价值观以及人品的事情,交到这样的好朋友或许并不难。
以上种种,大抵解释了辩论之于小龙的意义,但终于不能解释的是,小龙在辩论这条路上的停驻和离开。
我们不是职业选手,辩论之于我们毕竟只是爱好,能够养家活口的还得是工作。但是,能有机会在公司里推广辩论,能够让辩论带给我的震撼和收获分享给更多的小伙伴,我是高兴和鼓舞的。
在某个辅导公司同事的晚上,打开会议室的门,迎着台下殷切的目光,我仿佛又回到了多年以前,看到了作为旁听生第一次怯怯地敲开教室门的自己。
那夜梦回,再回校园,又见到窗外的寒风呼啸和大雪纷飞,看到了教室里写满论点论据的黑板,和围聚在方桌讨论辩题的彼此。
有你,真好…
小龙写于2017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