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礼拜专门想翻一些老片子来看,先是看完《亮剑》,现在又在看《士兵突击》。回看剧就挺有意思的,看来看去都是些老剧。隔一段时间看一遍,每次都觉得有意思。属过年那段时间看《西游记》最逗乐了。
现在多了很多网剧偶像剧,这类剧的出现也伴随一个叫“倍速”的功能的出现,也有“只看他”的选项出现。就是说,我可以选择让演员们快点讲完台词,我要追进度,磨磨唧唧是受不了的。“只看他”意图明显,除了他,其他内容都无趣。网剧也有好剧,好剧是没法怎么加快倍速去看的。演员的表演和台词功底都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得有血肉的演员,才能让电视剧受到欢迎。至于只会在片场说出“1234567”式的台词,而后再进行后期配音的部分小生们,凭借漂亮的外貌在1.5倍速下狂奔进看客眼里。时代变了,看剧的人们都很着急。我不爱着这个急。
虽然我不爱着这个急,但看士兵突击,尤其看许三多这个怂包就挺来气的。三棒子打不出屁的一个怂兵让剧情变得越发的慢。但是呢,不看他,也不得劲。你说是不是皮痒。
在整部剧里,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部分,恰好就是在最开始:他刚下连队,被分配到了五班,去驻守练兵场那部分。为什么偏是这部分呢?我想了一想,大概因为两点吧:第一呢,我自己觉得许三多是在这里开始意识到了“意义”,虽然他可能还没理解他自己追求意义背后的那个自己的内心诉求。但这个意义,是一次自我觉醒的萌芽。看到这个,有时候会想到自己;第二,他的出现,让那四人死灰复燃。而这种死灰复燃是能救命的。人们身边,需要一些精神力量的人存在。不必伟大,平凡的人就足够。
李梦,是五班里的“托尔斯泰”,放开誓言说,是决定要写几百万字的小说的人。日子一天一天过,他除了撕了写,写了撕,就剩斗地主和斗内心的煎熬了。
班长老马是个老兵,曾经也是响当当的 一把好手,却在后来的军旅生涯里带领五班,逐步走向“团结”。并且事事讲团结,不破坏现在五班中懒惰的氛围的所有行为,都叫做团结。
其余俩人,老魏和薛林,没有想法,混就完了。
直到许三多的到来。
许三多到五班的第一件事,也是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修路。这是他认识“意义”的开始。而其他人看不上这个意义。不如自己的小说来的高尚,不如打扑克来的有念想。甚至连老马也只不过可能只是说了话赶话。老马也认为“修路”是不可能完成的,不如设计一个五人斗地主的方式,让许三多融入大家。结果这一席话,反被许三多教育了“打扑克没意义”
老马说:人这一生大多数时候在做的事,都是没有意义的。
许三多说:打扑克没意义,他二哥就天天打扑克不着家,他爹说二哥坏了。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你能想象这个“龟儿子”在入伍前,除了跑得快会上树之外,似乎没有存在任何个人的思想。却在入伍后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便找到了人生真谛?其实我们小看了许三多,即便在被老爹绑在板凳上挨打,看似一副怯懦无助的模样。但其实,他是老许家三个儿子中,最有机会成事的。原因有三:一、内心有诉求“不再做龟儿子”“想读书”“想当兵”;二、想改变家庭;三、没坏心,主要是也没什么过多想法。对于贫农来讲,踏实做才是第一,想太多就会裹足不前。许家老大是愣头,被暴政威慑住,人生已经被打麻了。老二满肚子激灵,也有改善家庭的愿望,但想多做少,没正道。
那,如果没有史今,许三多还会不会是后来的许三多?
大概率来讲,不会。许三多可能会成为一个努力的农民,也可能通过读书走完初中而后外出务工,但绝不会有机会成为铁骨铮铮的特种兵。史今在三个关键点上给了许三多转变:一、走出大山的机会;二、在鄙夷声中对他的鼓励和帮助;三、内心的承诺。
许三多上辈子应该是拯救了宇宙。
史今的三个帮助,打通了许三多的一个重要软肋:认为自己不行。人只要有这样一个软肋,是很麻烦的事,大多数情况系,这根软肋毁了很多人。
认为自己不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反叛性的认同。我想解释一下,反叛性的认同,说白了就是:我不认为我不行,可身边所有人都说我不行,那我就不行给你们看。
我想起来,当初表妹被送到少林寺去“受教育”,我去看望她的时候。跟同宿舍的小女孩唠了一会。小姑娘十四岁左右,我问她“来这里是你的意愿吗?”她说“你问问来这里的人,哪个是自愿来的?”我问“还想出去继续读书吗?”她说“想啊,但是不可能的。”我说“跟父母没有交流的可能了吗?”她叹了口气,回答“不是每个父母都是通情达理的。”看着我,弯着眼睛笑了笑,笑里有着超越同龄的成熟,和无奈。我不好说什么,跟她说“人生还长,不能早早的说不行”。她笑了笑,走出去打水去了。妹妹说,来这里的孩子,基本都是被父母放弃的。因为在学校实在顽劣,被父母强制送进少林寺武校来“进修”。宿舍里几乎都是这样的小孩。父母因为忙,因为无暇顾及,也因为实在管教不了,孩子在学校喜欢打架,那就送到少林寺武校去,来这里打,看你还能打得过谁。孩子们虽然也有学习文化的时间,但大多数时间就是练功。炼成什么样不知道,但大多数被禁闭在这里的,是被定性为不行的小树苗。
十四五岁的青少年,要谈论起人生来,也是头头是道。但不过都是跟父母的斗争、跟老师的较劲、跟社会的朋友的仗义结拜。除此之外,人生其他那么多的道路都被屏蔽,都没有被看到。试问,有几个人,生下来就是恶棍呢。眼界还没被打开的青少年,被成年人用高标准要求如何做人的同时,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成年后的世界,依旧存留着大多数认为自己不行、不值得的苦闷人。在多少个日夜,抱着酒瓶子饮下这份痛苦:我怎么就不行了。
这世界看似是公平的,人虽说起点都是娘胎,终点就是那一方盒。但终究人是不同的,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挣脱这个牢笼,改变自己,相信自己能行。而大多数,终其一生都在追问父母“我究竟要怎么做你们才能满意?”,再有少数,走上不归路。
不能单方面去责怪那个苦闷的人,也不能就说是父母的错。生而为人,谁都是第一次。但世界终究是不公平的,能在人生路上遇到“史今”的几率太低,一来史今太少,二来80%全靠自己肯站起来。这是难的。
哈佛大学曾经用了几十年时间,跟踪了一批贫民窟的孩子的成长。起点都一样的孩子,最终能走到社会顶端的人,只有1%。其余的人照旧重复着父辈的生活:抢劫、吸毒、堕落,依旧和下一代生活在贫民窟。
这世界上,极致好和极致坏的是少数,大多数都是介于之间,挣扎在滚烫生活里的普通人。
这世界上有几个史今,有几个获救的许三多。再者,并非许三多毫无价值,他之所以取得后边的成绩,除了史今的鼓励和认可,那也是因为他不认命,肯拼。所以史今是机会,不认命的韧劲儿是许三多式的人的生存转机。缺了一个因素,怕都是不能成的。
人生路上,除了“史今”,还得有“许三多”。他们都属于助攻型队友,这样的“病毒”,需要人传人。如果遇不到,如果可以的话,让这一部分长在自己身体里。找人生的意义,终究是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