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八:贾宝玉所受的父兄教育、师友规谈
(红楼梦综合评述系列一)
按:本篇写于《石头记》开篇第一回“此开卷第一回也……”至“……亦是此书立意本旨”处,主要针对“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详细分析作者(贾宝玉)到底受到哪些教育、哪些规谈。
三、老师的规训
中国自孔子将教育推向社会以后,已然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在贾宝玉生活的那个年代,学堂虽然算不上很多,但要找个好点的学堂,对于贾府那样的公侯之家来讲,是举手之劳,请个家教、拜个名师也易如反掌。然而贾府为贾宝玉仅在启蒙期请过家教,后来就是上了一段时间的家学,老师就是贾代儒。
贾代儒先是教贾宝玉入门的学问,后来也就教了一段时间的科举应对文章。应制之文对于贾宝玉来说,是非常不入心的,况且贾代儒在这方面恐怕也没有较高的成就。在这样的情形下,高先生续书让宝玉中举,这不是神话故事吗?谈何容易!不是贾宝玉超常发挥,就是阅卷大人心智失常。所以中举一事,实不可信。
清朝是可以买官的
这样一来,可想而知,贾府这样一个大家庭,似乎过惯了饱食终日的日子,对贾宝玉这样一位唯一有希望成才的少年的教育,也不是十分重视。当然这恐怕跟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有莫大的关系,比如贾琏这样一个没读过几天书的人,竟然也捐得个同知;贾蓉花两千两银子就买得个五品龙禁尉,试问还要十年寒窗、拜师学艺干嘛呢?
四、朋友的劝谈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人呢还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上,要不断地向超越自己的人学习,这是有前提的,须得有一个良好的朋友圈。贾宝玉这样一位公侯门第的公子哥,按正常的理解,交际圈应该比较大的,然而不幸的是,在祖父母辈的严格管理下,这位公子哥的交际圈,却小得可怜。
贾宝玉平时所相处的朋友圈子,除了府中的那些丫环小厮,没有几个。最先有个秦钟,可偏偏夭折了;后来有冯紫英,除了吃饭喝酒,似乎并没有与之讨论过什么学问;有个蒋玉函,虽然有些见识,终究是个唱戏的;后来有个贾芸,也没读过几天书;再后来有个柳湘莲,长处也就是有股英雄气慨而已。这些都不是可以促使其学问上长进、思想上进步的人,也不是能够对其存在问题直言不讳、纠正劝谏的人。
除此之外,一个人还可以在社会上得到磨练、成长。然而在贾宝玉的少年时代,除了贾府,对外面的世界完全是陌生的,仅有的几次真正接触外界的机会,发生在二丫头、袭人、晴雯家。
总而言之,贾宝玉的少年时代,富贵时没有形成管理经营的能力,落魄时没有学会赖以生存的技能。若是贾家这座大厦不倒,倒还可以养尊处优地过过风花雪月的日子,一但贾府败落或是离开了亲戚(包括薛宝钗)的庇佑,最终要么出家当和尚,要么流浪当乞丐,应该才是正确的结局。
《石头记》的作者,大约少年时代也和贾宝玉一样,没有传承得管理经营能力,没有学习到生存技能,没有历练到人情炼达。故而自云一技无成、半生潦倒,所幸作者是个天才,贾宝玉也是个天才,通过自学的能力,熟读了几车绵绣文章、蓄满了一腔风流才情,才有了中国艺术史上的颠峰之作。
(水木森【水目人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