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区
缓冲区的两个重要组件:状态变量和访问方法 (accessor)。
状态变量 每一个读/写操作都会改变缓冲区的状态。通过记录和跟踪这些变化,缓冲区就可能够内部地管理自己的资源。
访问方法 在从通道读取数据时,数据被放入到缓冲区。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将这个缓冲区直接写入另一个通道,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您还需要查看数据,使用 访问方法 get() 来完成的。同样,如果要将原始数据放入缓冲区中,就要使用访问方法 put()。
在NIO读写一文中,介绍写文件时对flip()
和 allocate()
做了相应的阐述,已经对缓冲区内部机制有了一些介绍。
状态变量
可以用三个值指定缓冲区在任意时刻的状态:
- position
- limit
- capacity
这三个变量一起可以跟踪缓冲区的状态和它所包含的数据。
- mark <= position <= limit <= capacity
- mark : 标示了缓冲区中执行
reset
操作时,position应该置于的位置- position : 标示缓冲区中下一个能够进行读写的位置
- limit : 标示缓冲区中第一个不能进行读写的位置
- capacity: 用来指定缓冲区的最大容量,它是不变的
position
缓冲区实际上就是丰富化的数组。
在从通道读取时,您将所读取的数据放到底层的数组中。 position 变量跟踪已经写了多少数据。更准确地说,它指定了下一个字节将放到数组的哪一个元素中。因此,如果您从通道中读三个字节到缓冲区中,那么缓冲区的 position 将会设置为3,指向数组中第四个元素。
在写入通道时,您是从缓冲区中获取数据。 position 值跟踪从缓冲区中获取了多少数据。更准确地说,它指定下一个字节来自数组的哪一个元素。因此如果从缓冲区写了5个字节到通道中,那么缓冲区的 position 将被设置为5,指向数组的第六个元素。
limit
limit 变量表明还有多少数据需要取出(在从缓冲区写入通道时),或者还有多少空间可以放入数据(在从通道读入缓冲区时)。
position <= limit。
capacity
缓冲区的 capacity 表明可以储存在缓冲区中的最大数据容量。实际上,它指定了底层数组的大小 ― 至少是指定了准许我们使用的底层数组的容量。
limit <= capacity。
观察变量变化
-
我们创建一个8个字节的缓冲区
allocate(8)
从源码中可以看出:
在调用allocate()方法分配缓冲区时,实际上将limit 和 capacity 设置成了同样的大小。更多细节可以参考 Buffer & ByteBuffer源码public static ByteBuffer allocate(int capacity) { if (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return new HeapByteBuffer(capacity, capacity); }
limit <= capacity 所以这两个都指向数组的尾部一个不存在的位置
position 设置为0。如果我们写一些数据到缓冲区中,那么下一个写入的数据就进入 slot 0 。如果我们从缓冲区读一些数据,从缓冲区读取的下一个字节也来自 slot 0 。
-
第一次写入缓冲区
首先从输入通道中读一些数据到缓冲区中。第一次读取得到3个字节。它们被放到数组中从 position 开始的位置,这时 position 初始位置为 0。写入之后,position 就增加到 3,如下所示:
-
第二次写入缓冲区
在第二次写入时,我们从输入通道读取另外2个字节到缓冲区中。这两个字节储存在由 position 所指定的位置上, position 因而增加 2:
-
buffer.flip()
flip()
从源代码可以看出,该方法将limit指向了缓冲区当前位置position
,并将position
设置为0,将mark
丢弃public final Buffer flip() { limit = position; position = 0; mark = -1; return this; }
现在可以将数据从缓冲区写入通道了。 position 被设置为 0,这意味着我们得到的下一个字节是第一个字节。 limit 已被设置为原来的 position,这意味着它包括以前读到的所有字节,并且一个字节也不多。
-
第一次读取缓冲区
我们从缓冲区中取4个字节并将它们写入输出通道。这使得 position 增加到 4,而 limit 不变,如下所示:
204.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
第二次读取缓冲区
只剩下一个字节可读了。 limit在我们调用 flip() 时被设置为 5,并且 position 不能超过 limit。所以最后一次写入操作从缓冲区取出一个字节并将它写入输出通道。这使得 position 增加到 5,并保持 limit 不变,如下所示:
-
buffer.clear()
clear()
从源码中我们可以看出 该方法将position设置为0,limit归位与capacity保持一致public final Buffer clear() { position = 0; limit = capacity; mark = -1; return this; }
访问方法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使用缓冲区将数据从一个通道转移到另一个通道。然而,程序经常需要直接处理数据。例如:可能需要将用户数据保存到磁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将这些数据直接放入缓冲区,然后用通道将缓冲区写入磁盘。
或者,可能想要从磁盘读取用户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要将数据从通道读到缓冲区中,然后检查缓冲区中的数据。
put()方法
ByteBuffer 类中有五个 put() 方法:
- ByteBuffer put( byte b ); // 写入单个字节
- ByteBuffer put( byte src[] ); // 写入来自一个数组的一组字节
- ByteBuffer put( byte src[], int offset, int length ); // 写入来自一个数组的一组字节
- ByteBuffer put( ByteBuffer src ); // 将数据从一个给定的源 ByteBuffer 写入这个 ByteBuffer
- ByteBuffer put( int index, byte b ); // 将字节写入缓冲区中特定的 位置
返回 ByteBuffer 的方法只是返回调用它们的缓冲区的 this 值。
与 get() 方法一样,我们将把 put() 方法划分为 相对 或者 绝对 的。前四个方法是相对的,而第五个方法是绝对的。
上面显示的方法对应于 ByteBuffer 类。其他类有等价的 put() 方法,这些方法除了不是处理字节之外,其它方面是完全一样的。它们处理的是与该缓冲区类相适应的类型。
类型化的 get() 和 put() 方法
除了前些小节中描述的 get() 和 put() 方法, ByteBuffer 还有用于读写不同类型的值的其他方法,如下所示:
- getByte()
- getChar()
- getShort()
- getInt()
- getLong()
- getFloat()
- getDouble()
- putByte()
- putChar()
- putShort()
- putInt()
- putLong()
- putFloat()
- putDouble()
事实上,这其中的每个方法都有两种类型 ― 一种是相对的,另一种是绝对的。它们对于读取格式化的二进制数据(如图像文件的头部)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