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在一篇语文试卷的阅读文章中,看到一句写生命长度和宽度的话,被深深触动。原文和出处已记不清了,大意是——
“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宽度是无限的,我愿意在有限的生命中拓展出无限的宽度”
多年后,还时常想到当时看见这句话的触动,中学语文试题上要求的阅读理解,在限定时间的作答,更多是在揣摩出题者意图并迎合,而这句话真正给予我的深刻触动,远非试卷上限定的几行空白处能承载。
01 “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
那么,我生命的长度是多少呢?查询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么?明天与意外,谁又先来呢?谁能保证,我生命的长度能达到平均寿命?幸运地话,更长一些?那,更短一些呢?我又该如何面对?
如果我生命的长度,只有20年,10年,甚至更短,我最想做的事情真的是这样每天上课到晚上十点,回家、低质量昏昏沉沉睡一段时间,次日又再次顺应学校作息,日复一日吗?20岁之前,除了上学与高考必须重视,还有什么是自己真正喜欢,并且会感到幸福的事情呢?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式?
02 “我愿意在有限的生命中拓展出无限的宽度”
如果我生命的长度,只有20年,此前14年已经在无意识中结束了,接下来呢?我要如何在15-20岁这有限的五年中,拓展出无限的宽度呢?
“生命的长度”好理解,而拓展“生命的宽度”,当时的我,只简单理解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更多人交流,我把“宽度”理解为“广度”,于是,觉得逐渐走出井底,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应该就是对“生命宽度”的拓展了。
此后,15-25岁这十年所做的事情,概括起来,大概就都是对于生命宽度的拓展了。
求学,从中学六年的基础教育,到大学四年的两门专业学习;阅读,从中学时看青春文学、人物传记、政治读物,到大学看经典文学、文史哲、社科、艺术、经济、百科等多领域,到毕业后读科技人文、投资理财、女性相关、生活时尚等全方面;行走,从中学时颇有仪式感地离家出走追寻自由,到大学时行遍国内,到毕业后东南亚与南半球;人之交流,从中学时仅限于家与学校的象牙塔,到大学时眼界的开阔,到毕业后境界的提升;工作,从教育到科技行业,对世界的认知和格局都在不断拓展.......
从十五岁的懵懂无知,到二十五岁的清醒活着,十年的经历与成长都清晰可见。这十年中,关于生命“长度”与“宽度”的两方面思考与探索,自己觉得都还是很满意。不足在于,忽视了生命的“深度”。过去,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不断在各个领域、区域探索,而没有一种沉淀与深研,未来十年,可以做这件事了:)
期待。
03 关于生命的“深度”
以上,写于2017年12月14日。此时,2023年1月27日,已走到31岁年纪,五年前写下的,未来十年,可以专注于生命的“深度”的探索、沉淀和深研。25到30的五年间,读了一个国际关系硕士,延续本科的公共管理,也算是多年的政治、公共管理类专业学者。在企业中陆续累积近十年工作,也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经历。
然而,公共管理相关的政府管理、社区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和企业管理相关的商业管理、项目管理,都并不是我完全的志趣所在,相比而言,我对个人管理更感兴趣,也在从十五岁时初步的自我觉醒到三十岁初期终于完成理想自我重建这样一个漫长的学习和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极简个人管理体系。
十多年来,我无数次用这一简单的方法论实现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目标和梦,就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也再次借由这一方式拿到几个重要成就。从2021年下半年,我就刚开始尝试把这些内容以文字、音频等方式进行输出,去年在工作上倾斜时间较多。今年,优先级第一位的目标,就是完成这一系列的文稿——极简个人管理,一年实现一个梦。
Jenny
初稿:50-4 2017.12.14,1015字
修改:2023.1.27,145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