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参与家务,会让孩子更自信,更有责任感,更懂得合作
孩子六岁了,要上学了。我们准备把家里收拾一下,让有生活气息的家里,增添学习氛围。大家都是行动派,三个人来了家庭会议,决定了家庭粗装修的方案:
1/墙面处理,把照片墙取消,用于以后挂奖状。
2/把客厅安装一个百叶窗帘,一套纱帘。
3/买书柜,便于存放更多图书。
动起来!准确说是兴奋地动起来!分工合作,爸爸开车,全家出去建材城采购,从墙漆颜色到窗纱花纹,从百叶窗色调到书柜尺寸,孩子比大人兴奋而充满热情,因为他知道,这是我们自己的家,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义务。
回家后爸爸调试墙漆,我们俩简单冷食简餐,准备好叫上爸爸,席地而坐,坐在地上吃过了时间的午饭,我们丝毫不觉得委屈抱怨或者辛苦,相反,我们唧唧喳喳分享下午计划,别看孩子才六岁,统筹安排还像模像样的。妈妈负责做地面保护(就是用报纸把地面铺满,在踢脚线位置粘贴固定)。爸爸跟他负责刷墙面,两个人同时完成一个房间,这样妈妈先工作,他们准备刷子,延长刷子的棍子还要用砂纸打磨一下,然后他们爷俩刷墙,我去做另外房间地面保护,工作挺合理。最重要的是,爸爸说墙面要刷两遍,两遍之间得有间隔,孩子的安排恰恰是有间隔的,真好!
计划完毕开始动手,我找出报纸,双手翻飞,快速的做地面保护,突然儿子后面叫我“妈妈,看我!”我回头就看到“小师傅”有模有样的给自己用报纸先叠了一个纸帽子做防护,还告诉我们“我这是保护自己,你们也试试。”于是在整个下午的刷墙活动中,他就是整个屋子里最专业的仔!
孩子参与家庭活动,不是六岁才开始,在他两岁八个月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就有两项工作安排给他:第一,早上去幼儿园的时候,倒垃圾。第二,晚上回家来摆放虽有人的鞋子。这样看似“剥削孩子”的行为,实际上是让孩子参与家庭事物中,通过动手,让孩子学会成长,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家庭成员间的配合。
所以孩子在四岁多就开始跟我一起做饭,从简单的择菜、洗菜开始,到简单的拌凉菜,再上升到切菜,看起来有危险的动作,其实讲清楚注意事项,很安全。我们家长需要做的,不是大惊小怪的吓唬孩子,也不是一切代替的包办,给孩子空间他才会成长,给孩子信任,他一定给你精彩!
孩子从两岁多开始帮助家里做家务,到四岁多满院子给奶奶们送自己做的PIZZA,从六岁给自己装书柜,到现在家里有任何地方不合适,修修补补都是他,孩子的成长,是我们看的到的。
《父母挑战》一书中说到“某个家庭成员的作用得到认可和尊重的越少,他就越不能胜任自己的职业。”是的,孩子是家庭成员之一,他们一样有自己的权力和责任,只有家长充分认可并尊重孩子的这种权力和责任,他们才能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