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您好。想请教一下,到底什么叫「学生气」?学生气又实怎么形成的呢?看您微博经常有什么都不懂的大学生来教育您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怎么赚钱,我都看不下去了,感觉他们真的有趣,但仔细想想我身边好像也有这种懂王,他们能算是「学生气」吗?
答:
“学生气”这个形容,其实是对工作和生活的感知颗粒度不够精细,浮于表面,不够细心,不够沉着的表现。
你说的无实际成绩和经验的懂王现象,也算学生气,并不是大学生特有,很多人毕业了学生气都很重,都没办法去注意到细节和方法论,做事都不够踏实,这主要是由客观物理的现实原因造成的:
学校和家庭长期以来刻意制作的生活真空,让绝大部分人长达25年可能都对生活和工作都没有准确的感知。
什么叫准确的生活感知?举个例子,人为了活着,需要食物,水,和衣服,但是年轻人的生命前25年,大概率是不需要为这类事情发愁的,有家长给生活费,有宿舍,有食堂。
关注食物、水和住处,是每个正常人必须的思维模式和每个月都必须要思考的内容。
但是学生不用,因为他们很稳定,不需要操心这些,那么自然就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一些宏大的话题,比如迷茫,喜好,前途,未来等等。
思考这些没有错,但思考的立足点在哪里?学生没有。
正常人的思考,应该是立足于生存上的,先生存,有水和食物了,再去思考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学生没有独立谋生,独立解决生存问题的任何经验和体会,他们所谓的思考,自然就没有任何实际的立足点,自然就显得假大空。
正常的思考,应该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比如我每天只有一顿饭能吃肉,我的目标就是希望下个月能够两顿饭吃肉,我现在只能公交地铁上班,我的目标是下半年换个地儿,能骑自行车上下班。
但是学生的思考,更像是P站看片,兴头来了,会打开一堆窗口视频,看见喜欢的就打开,排的密密麻麻,但是最多看个几部就撸完结束,贤者时间一来,把窗口统统叉掉看也不看,纯属浪费时间精力和网费。
啥意思呢?
就是你小学时候在想,清华和北大我选哪个,结果高中发现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
毕业了你在想月薪不到一万还能活?结果发现找个4000的工作就不错了,
工作不到一年就开始纠结到底要不要考研,要不要考研,考研利弊思考的明明白白,等成绩下来你发现根本无学可上。
这个就是习惯性忽略现在已有基础,盲目的幻想未来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本能。
也就是所谓的学生气了。
忽略现实基础盲目追求理想化完美,在各个方面都有体现。
比如我们长期说的孝子和家庭问题,姐姐为弟弟操心问题,不把精力投入在好好提高自己准备进入社会赚钱,而是满足自己无用无能的孝子孝女道德情绪徒劳浪费时间,
工作三年多了,每份工作做不到一年就离职,没有过任何成绩,仍然执着的在寻找自己喜欢和适合自己的工作,不肯承认是自己的能力不行,也不肯踏踏实实培养能力,
对世事和他人有着非常幼稚的认知,轻易的相信别人,以最理想的完美结果来判断事情。比如老老实实加班,期待真的因此可以升职加薪,却不去思考这个行为和上司同事的利益点在哪里。
我们这个微博几乎所有的内容,核心主题就一个:
把你拉回到现实,脚踏实地的立着,不要虚浮在空中。
立足于现实认认真真的思考问题。而不是假大空的追求理想和道德化的完美。
我们提倡立足于现实的善良,而不是完美的善良。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本博被攻击的黑点也在此,容易被泛道德化的人攻击世俗,低级,阴险。
比如让子女不要浪费时间操心父母,没能力的时候不要干涉家庭事务,抓紧时间多赚钱。被人批判不孝顺,
比如让姐姐不要管弟弟,管好自己,让自己变优秀,不要身为一个庸人去操心弟弟成长。被人批判没亲情,
比如让人少看诗和远方,立足于现实,冷静分析眼前的工作和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获得踏实进步。被人批判铜臭,恶臭。
这些批判的根源,其实就是长期以来的生活真空导致对现实的感知度大幅降低,看着像人形生物,其实大脑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自然处处受挫,看什么都不顺眼。
这样的恶果也就导致了一大批容易满足的人,即绝大部分人的思考立足点都是理想化,而不是立足于现实,所以会让人很多人渴望赚大钱,只期待看未来,对眼前的小钱和工作兴趣寥寥,这样的人志大才疏,好大喜红,眼高手低,工作拉稀,走到哪都要让人擦屁股。而且勇气和毅力都严重不足,长期以往,对他们的人生是非常严重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