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当大学快毕业选择读研时,在选择国内读研还是出国读研,难以权衡。下面我通过自身经历(三年国内硕士,二年德国硕士),谈谈中西方读研的特点,对迷茫你提供一点建议。
国内硕士
第一年:专业课的学习
研究生第一年,老板一般不会安排任务,目的是全力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做好本科与硕士的过渡。如果后面想评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把成绩考好看些。
硕士期间,课程没有本科那么繁重,必修课程依然闭卷,选修课,要么开卷要么交大作业。所以,就课程而言,相对轻松。
第二年:着手于研究课题
研究生的第二年非常重要,在这一年中,需要确定自己的课题方向,并且最好在这一年完成一篇论文的发表。这一年的成果,直接影响你是否研三可以顺利毕业。
我们学院对发表论文数量有明确要求,至少有1篇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这是参加答辩的必要条件。
研二上学期,老板根据你的想法确定课题。如果,你觉得题目不好,想自己定,也行。但是,风险很大,慎重。
课题确定后,就可以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科研方法,就个人而言,下面谈到的流程,或许,更具有操作性。
1)通过读几篇硕士论文来把握课题难度。什么内容,什么深度,通读几篇论文显而易见。这一阶段,重点宏观把握课题,做到心中有数。
2)模仿优秀论文,把它看成例题,反复研究。就数值模拟领域,硕士论文中会有详细的步骤介绍作者论文流程,从建模、网格到最终仿真。具体参数的设置都会在论文中体现,这不愧为一套完整的作业指导书。接下来步骤很简单,走一遍流程。然后,寻找差距,对比分析。
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两点:
1)掌握该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可以根据他人论文的指导,熟悉流程,避免走弯路。
2)通过对比,发现差距,遇到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加速课题进展。
通过以上两步,已经站在别人肩膀上了。此时,再思考,在论文中需要研究哪些别人没有考虑到和深度不够的地方,再去看对应的英文文献,这样针对性会特别强。
特别忌讳一上来直接看英文文献,在对自己课题还没宏观了解,就深入某一方向,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痛苦和沮丧,既浪费时间,又没什么长进,吃力不讨好。一般国外文献具有一定深度,对英语阅读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在没有一定该领域背景下强攻,自然弄得遍体鳞伤,自信心大受重创。
接下来,通过不到10篇的英文论文的学习,在你自己论文中,一些创新内容就自然产生了,即前人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而这些创新点,将成为你论文的核心内容,引起专家们的注意,也就是独特性的体现。
研二第二学期,即将面临开题。在开题报告中,其实,专家不在乎你到底做什么,前沿科技还是传统项目,只在乎你的课题的可行性、课题计划和进度。如果,你在开题报告中,拿出一些现阶段的成果,而非几张空洞的PPT,教授们一定会对你留下很好印象,说不定把你发展为他们的博士研究生,这也说不定的。
第三年:准备答辩
研三的时间变得紧张,上学期,各大招聘企业紧锣密鼓的来校招,作为不准备考博的你,需要平衡找工作和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在第二学期开学前,必须完成初稿,否则,会手忙脚乱(不排除,有写论文达人)。第二学期主要以改论文为主,导师预审至少2遍,学院送审以及外审。最终,参加答辩。
三年硕士,匆匆而过,留下的是1本80页的论文,3篇发表的论文,1张学位证书,1张毕业证书,1张三等奖学金奖状,1张优秀毕业生奖状,1张雅思6证书,这就是我国内硕士三年的收获。
德国硕士
考试主导,科研辅助
从培养机制来谈,读德国的硕士就是读国内的本科。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修够9门必修和9门选修(我们学校是这样的)。
所以说,这两年全是在为考试奔波。
1)德国的分数段有些特别,分别是:1,1.3,1.7,2.0,2.3,2.7,3.0,3.3,3.7,4.0,高于4.0表示挂了。一般优秀是1-1.7,良好2.0-2.7,中等,3.0-3.7,及格4.0。
2)德国考试,必修挂科不能超过三次,三次不过,要么卷铺走人,打道回府,要么转专业。选修课,挂科没那么严重,只要最终学分够,挂的这门可以最后从成绩单里面抹去。
3)德国大学课程没有教科书,都是老师们自己编写的DPF或者PPT,他们放在固定网址让学生自行下载,打印和平板阅读全凭自己。这样的确降低了书本的成本。
4)德国的课程有一特点,就是授课和练习课分开。比如,上午有讲课,下午就有对应练习。一般都是助教带大家一起做练习,他在上面写,学生在下面抄。感觉回到了,初高中。
5)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有权限选。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也就是说,一定要上过某一门课,并且达到一定分数后,权限开放。感觉进入VIP一样,瞬间感觉自己牛爆了。
6)德国学生上课,没有考勤一说。是否上课,全凭自己。临近考试,在网上注册自己需要考的课程。换句话说,考试卷面成绩代表最终成绩。不过有一点很人性化,分数上系统前,会通知你去复查卷子。听说有人复议后,成绩从3.0涨到2.0,神人。留学的小伙伴,可以尝试下,说不定,有惊喜。
7)毕业课题需要找教授,他同意收你,才有机会跟他混,否则,人家不带你玩,特别是,niubility教授。我当时,为找一个在国际上获得大奖的教授,也是费劲周折,最终,功夫不忘有心人呐。
8)毕业没有发表论文要求,能否毕业,主要看论文是否达到教授要求。国外,教授的权利和影响力更大。
9)硕士毕业没有毕业典礼,答辩结束,表示毕业。
两年硕士,匆匆而去,留下的是1本85页的英文论文,1篇发表的SCI论文(第二作者),1张M.Sc.学位证书,1张分数2.0毕业证书,这就是我德国硕士两年的收获。
小结
国内硕士重视科研水平,国外硕士重视基础理论,没有衡量准则,只有适合。
其实,国外读研,更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一颗自律的内心,一颗随时与孤独斗争的内心。
(欢迎一起探讨国内外硕士的生活与学术,期待,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