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圳又出台了新的楼市限购松绑政策;
本次政策内容主要包含以下4点:
1、非深户1年社保可以买房了(除福田、南山、罗湖,宝安的新安和西乡街道);
2、深户家庭有2个未成年子女的最多可以买3套房(除福田、南山、罗湖,宝安的新安和西乡街道);
3、成立年限满1年、在本市累计缴纳税款金额达100万元人民币、员工人数10名及以上条件的企业可以买房了;
4、支持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开展商品住房“收旧换新”和“以旧换新”工作。
这一轮救市,上海北京成都长沙都相继放开了,隔壁的香港,房价直接跌到了2017年,直接放开了全球限购,唯独深圳,扭扭捏捏,羞羞答答,就像在挤牙膏,一点点的挤,只能说,虽迟犹至,但是效果不大!
作为一个把财富50%都放进去了深圳房产的小老板,我还是挺关注这方面的资产涨跌的。
讲真,这个政策其实也挺鸡肋的,实际作用不大,千万别听朋友圈的中介瞎分析,大涨在即,重大利好,本轮政策调整对于个人购房者来说是调整了个寂寞,甚至会反过来拉低市场预期。
甚至不太乐观的说,我估计今年深圳房价还是起不来,不继续跌就不错了,简单分析一下:
1,直接打名牌了,官方划分了哪里是核心片区,哪里是非核心。
已经买房的人,都会对号入座,会看看自己家房子在什么位置;
比如宝安的新安街道和西乡街道的要偷着乐了吧,虽然位置不是那么好,但也在核心区啊,好歹也是一环中心区域了;
但是龙华的白石龙红山,龙岗的坂田可能就有点不爽,配套和环境还算不错,明明是宇宙中心了,怎么还划分到了非核心呢?
至于平均房价低于龙华的老城区罗湖,可能都有点懵逼,我居然还在核心区。
所以这个划分,不能一偏概全。
对于手里有钱还在观望的人,并不会马上下手,可能还要继续等政策,本来买得起非核心区的龙华三房的,可能会想看看核心区的两房了,毕竟核心区更有投资价值啊。
2,非核心区,两娃家庭可以买三套房了,名额从来不缺,缺的是上涨的预期和对经济的信心。
这个有点聪明, 一石二鸟,一方面刺激生孩子,一方面刺激孩子多的家庭买大房子,刚需置换改善,在深圳能生两个孩子的,是需要勇气,是需要有钱的,两套三套对于他们,其实意义不大,深圳入户门槛非常低了,这类家庭现在不担心的是有没有购房资格,名额多一个少一个意义不大,主要是缺乏上涨的预期,对深圳房子的信心不够,所以不敢出手。
这条虽然释放了放宽限购区的改善型购房需求,刺激改善型购房者再购房,进一步把改善、豪宅类大户型推向市场化,但是这类人群其实非常有限。
3,新房去库存,保障房在加大力度,对于非核心区刚需二手房并不友好;
深圳现在刚需买房的人,可能更不会买商品房了,直接申请保障房,人才房可能是更优选择,加上新房去库存,他们有更多选择,不一定非要买二手刚需房,比如龙华有大量新房入市,对于本片区的二手房都是巨大的冲击;
所以这个政策对于非核心区的刚需房,并不友好,以后真的是人人都可以有房住,可以买得起房,这个是针对普通人,那些核心区的豪宅改善大户型,反而会更贵,更稀缺,属于有钱人才能持有的资产。
4,企业也有资格买房去库存了。
我们公司有主体是符合要求的,成立年限满1年、纳税一百万,员工超10人,这个政策更多的是为了企业进场通过大宗交易帮助开发企业去库存!
其实门槛还是挺高的,杜绝了利用空壳公司去装资产的可能,以前这类企业是不能买商品房的,现在政策给企业购房开了口子说明还是希望企业入场定向帮助房企去库存的。
放开企业购房的口子,预计更多是会利好投资公司、长租公寓市场以及为房企引入险资、基金等渠道,一方面可以去库存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房企纾困解难,化解市场风险。
未来,深圳房子片区分化会更加严重,非核心区的小刚需房是越来越危险,核心区的改善和豪宅会越来越稀缺,一定要远离非核心区老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