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最近看了英国十八世纪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名作《傲慢与偏见》。小说中讲的是贝内特家五个女儿(简,伊丽莎白,玛丽,基蒂,莉迪亚)婚嫁的故事。兴许是有了孩子的缘故,看一部动人的爱情小说,我居然在字里行间更多看到的是孩童教育。
最后,这五个女儿中,两个(简和伊丽莎白)嫁给了爱情,而且门户高于自家,为人修养高,内心善良,家境殷实。一个(莉迪亚)嫁给了一无所有、品性低劣、吃喝嫖赌的军官威克姆。另两个(基蒂和玛丽)待字闺中。
谁都希望自己女儿以后嫁得好,至少希望她过得好。其实,从早期教育中,就可以看出女孩子以后生活的端倪了。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贝内特先生都对女儿做了些什么?
错误1/不培养女儿
“贝内特先生的财产几乎全包含在一宗房地产上,每年可以得到两千磅的进项。也该他的女儿们倒霉,他因为没有儿子,这宗房地产得由一个远房亲戚来继承。”
小说很快就告诉大家,贝内特先生没有什么可以留给女儿的。
在十八九世纪的英国,女人几乎没什么工作机会,他的女儿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嫁得好。如书中所说“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却没有多少财产的青年女子来说,嫁人是唯一的一条体面出路”。
贝内特先生对女儿们的处境是知道的,他说“我死了以后,他(远房亲戚,也就是表侄柯林斯)可以随时随意把你们撵出这座房子”。
贝内特先生虽然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但没在经济上做出任何尝试来改变自己女儿们的命运。贝内特夫人埋怨丈夫“假如我是你,我早就设法采取点对策啦”,因为她知道“等你爸爸去世以后,我真不知道有谁来养你”。
不能给女儿留财产就算了,至少贝内特先生可以好好培养自己的孩子。虽然经济上有缺陷,但人格、智识、品性上的优点至少可以弥补一下经济不足。
可是这五个姐妹才华谈不上出众,弹琴歌唱绘画方面都没法给自己加分。简能嫁好的因素更多是依靠美貌,伊丽莎白是借着活泼幽默的个性吸引了达西。这都是靠天生资源,可遇不可求。
基蒂和莉迪亚,只会寻欢作乐、买衣置帽、和军官打情骂俏,没有才华,空洞乏味。贝内特先生是知道她俩不会有好前途的,即使结婚了、不幸的可能性更高。他自己的夫人贝内特太太就是个例子。当初他一时失误娶了贝内特太太,后来发现她索然乏味、智力低下,便和她同床异梦地生活了几十年。
前车之鉴,他没试图纠正女儿,任由女儿重蹈母亲的覆辙。而明显地,莉迪亚和她的母亲的品性、倾向非常相似。女之不教,父之过。
对于小女儿玛丽,相貌明显先天不足,只好钻到书本里以求上进。贝内特任由她变成一个迂腐气息的书呆子,用书中的话说就是“玛丽既没有天赋,又缺乏情趣,虽然虚荣心促使她勤学苦练,但是也造就了她的迂腐气息和自负派头。有了这种气息和派头,即使她取得再高的造诣,也无济于事”。
玛丽的书呆子气,举几个例子:
在大家讨论达西过于骄傲时,玛丽一直等机会发言以显示自己高明,她说:“从我所读过的许多书看来……,人性特别容易趋向于这方面,……虚荣与骄傲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骄傲多半不外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估价,虚荣却牵涉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这种说话方式,看起来挺睿智的,但是却学究气十足,和周围人的话题不匹配。
玛丽不能把目光放在具体而微的事情上。人总要先见识具体而微的,再通过书本让思想得到抽象、升华,然后会得到深刻。这种深刻和书呆子的深刻,是不一样的。
玛丽即使先天气质如此,也可以依靠父亲带玛丽出去见识或者和玛丽沟通来得以学到人际、沟通常识,缓解症状。可贝内特先生由着玛丽自己在书房里钻研、琢磨,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书呆子。
父女之间需要保持沟通、交流的氛围,否则会因为交流太少而慢慢难以触及心灵和思想,越来越难以彼此理解、支持。贝内特对于女儿们,只是一个陌生的有机体而已。
说一个离我们很近的相反例子。
2008年奥运会上,林妙可以一曲《我的祖国》红遍大江南北。她清甜可人的笑容背后,是真唱杨沛宜失落的心情。可是在父亲的鼓励下,杨沛宜走出了失落和沮丧,不断成长进步。父亲帮女儿推掉了一些演出、影视剧的邀请,帮女儿寻找更高端、合适的舞台以提高女儿的视野和水平,让女儿见大场面、有更高的目标。在拒绝一些唱片公司以及以女儿名义开微博时,杨父说过这么一段话:
“小孩子看到的世界,应该在小孩子的范围,不要涉及成人的世界,会对心灵造成冲击。有一些信息,别人的议论,小孩的理解跟成人完全不一样,如果有偏差,或者大人引导不够及时,对孩子的后续发展很不好。”
错误2/言辞折辱女儿
贝内特先生,除了不对女儿们尽物质上的努力之外,还在言语上折辱女儿们。贝内特对自己女儿们的评价就是“愚蠢”,当然“除了伊丽莎白”。
在众多人参加的舞会上,玛丽弹琴唱歌,没给全家长脸,反而因为才华浅薄仍要坚持表演给全家丢了脸。父亲的话更让她尴尬。可以想象玛丽以后选择的道路:更加沉默,对父亲保持心门关闭,更多跑到书房里钻研。
与孩子在一起,重要的是共同经历、分享、分担,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审美、价值观。置之不理、任其发展甚至当众羞辱,除了给孩子带来很大精神压力之外,还恶化父女关系、阻塞沟通。
美国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在多次演讲中都提到了少女时期与父亲相处的一件往事:天暖时,在公园看到一个老人穿得厚,而且裹着围巾。她笑那老人奇怪可笑。而父亲告诉她,
“希拉里,我突然发现你缺少一种本领,就是欣赏别人的本领。这说明你在与别人的交往中,缺少了一些热心和友善。”
然后,父亲教导希拉里老人可能刚病愈(告诉女儿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或者有其他原因,并教导希拉里看到老人专注于美景、花朵时的表情,热爱生活的样子(帮助女儿发现别人的美)。
这件事情教会了希拉里学会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这一点学会之后,受益几十年。嘴上告诉女儿要怎么做,是学不会的。要陪伴,一起经历,朋友式引导,才能做到言传身教。
错误3/不关心女儿们的事情
贝内特从没付诸行动帮助女儿们寻找可靠、家境殷实的人家。不愿伊丽莎白嫁给柯林斯(女儿们的表哥,曾向伊丽莎白求婚)这样的蠢材是可取的,可是也要帮助女儿寻找合适的人家。所有父亲都像贝内特一样,不喜欢蠢材,那也要花功夫把女儿培养成人才,才能配得上人才。
在人品烂大街的威克姆对伊丽莎白表现出兴趣时,贝内特只是对自己最爱的女儿伊丽莎白说了一些酸不溜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反而是伊丽莎白的舅妈提醒她“莉齐,你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不会因为人家劝你谈恋爱要当心,你就偏要硬谈不可,因此我才敢开诚布公地跟你谈一谈,说正经话,我要劝你小心些,跟一个没有财产的人谈恋爱,实在是太冒失了,你千万别让自己堕入情网,也不要逗引他堕入情网。”
伊丽莎白与舅妈一直沟通良好,舅妈从未以长辈自居,能设身处地考虑伊丽莎白的境况,伊丽莎白也能据实以告。
在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冒冒失失抛头露面和军官交往有失体面,伊丽莎白请爸爸劝劝妹妹时,贝内特先生拒绝了伊丽莎白的建议,钻在自己的书房里对家事只闻不问,最后直接导致莉迪亚和威克姆私奔。全家揪心痛苦了很长时间。而且这桩不体面的事也有可能波及贝内特其她女儿的出嫁机会。
伊丽莎白也知道父亲这样一个形象,对女儿是什么影响,她对舅妈说“威克姆又见我父亲生性懒惰,不管家事,便以为他遇到这类事,也会跟人家做父亲的一样,尽量少管,尽量少想。”
有时候坏男人还看女孩家庭情况来决定下不下手呢。
最后伊丽莎白和简的婚事圆满成功,得赖于两位佳人平时的自我提高、修养。即便如此,达西先生也因为伊丽莎白家人的不体面而想要放弃过,甚至以此为理由劝宾利先生放弃简。虽然后来达西克服了对伊丽莎白家人的不满,但贝内特先生如果平时注意,相信伊丽莎白和简的故事会更圆满些。
与其悔恨,不如提前做功课
这位父亲,直到出了事情,才发觉自己有些地方没做到位。在女儿莉迪亚和威克姆私奔引起家人亲戚的轩然大波、家人因此蒙羞之后,他自责没早先做好打算,反而需要“劳驾别人去说服全英国最卑鄙的一个青年娶她(莉迪亚)为妻”。
能反思自己还算不错了。很多父母在孩子出事之后,反而只会责问孩子“不懂事”。却不知道,每一个“不懂事”背后,都有父母的过失。
与其在孩子出问题之后悔之不迭,不如花点功夫在出问题之前做功课。
在出问题之前做功课,比出问题之后弥补,要花更少的时间、资源、精力。最近被热议的吴绮莉事件,她本身也是原生家庭受害者。如果她的母亲能学会正确处理和前夫的关系,不把对前夫的愤恨发泄到女儿身上,也能和女儿良性沟通互动,或者女儿原生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没有缺失,女儿一生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而现在,家庭问题已经波及下一代了。吴绮莉以相同的模式对待自己的女儿,又继续制造着新的家庭矛盾。而弥补这些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当初好好学习为人父母所需要的。
其实在出问题之前花功夫,不但可以更高概率避免问题的出现,还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记得文怡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在我上中学时,经常花很多钱买书学习怎么和青春期孩子沟通,这让我度过了一个比较轻松的青春期”。她说这话时,脸上带着对母亲的亲昵和自豪。
如果贝内特先生知道这一点,从孩子还小就自我约束,在经济上为女儿们做准备,并且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上帮助女儿提高水平、扩展视野,帮助女儿认识修养高的绅士,学会分辨男人,并且就女儿所接触的各项事情与女儿沟通,相信他的孩子们日后的生活都会优化。
贝内特先生没有后悔药可以吃,我们却可以引以为鉴,从中学到一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