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云:蜀中有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山峰环绕,状若城郭,故名青城山。
今年成都的清明时节,难得三日晴天。一人行,经过乘车的波折,午后赶到青城后山,留下观光时间不多,便匆匆踏上山路。
1.
青城后山并不十分陡峭,特点是青峰重重,山路绵延。
名山名水,自有其独到之处,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依我看来,青城山的道观和山顶的寺庙或许起的是这个作用。
若仅从游山玩水而言,或可改为“山不在高,有泉则灵”,有了山涧清泉,才有水声潺潺,才有小桥流水,碧绿清潭,激发诗人灵感,带给游客神秘遐想。
逆流而上,一会发现一道飞泉,一会寻到一波清潭,趣味横生。
游山的同时也在锻炼身体,初爬时由于坐车的不适没有消除,昏昏沉沉,行到半山却感到身体轻快,全身舒泰。
后面的路程步伐轻健,不久走到翠映湖,没料到坐渡船还要收费,没带现金尴尬只得返走金骊索道,也为下次再来留了一点念想。
后山之行没有登到山顶的白云寺,虽没有看到山顶一览纵山小的风光,但行到侧峰的半山,看山腰树木葱葱,风声阵阵,也别有滋味。
上山走石径,下山坐缆车,算是走了一个小圈,下次时间充裕了再走一个到山顶的大圈。
2.
山路上看到的树木、清泉、山涧,让我想起大理的苍山。游苍山已经是十年前的经历,脑中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模糊的记忆中那次游苍山的震撼却是远远超过此次。
或许是年少时心思更敏感些的缘故,看山不似山,看水不似水,再加上苍山的十里云游路柳暗花明的神秘感,少年的心中如同是一次缥缈之旅。
而今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俨然少了几分乐趣。心里也生出再游一次苍山的想法,十年前后的游历两相印证,那时自然会生出很多感慨吧。
3.
下山时和一大家子四川游客一起坐缆车,两个小女孩看着山峰景色激动不已,别有一番童趣,想到女儿也在一天天长大,将来带她游山玩水的情景实心生向往。
缆车里的一家,对我一人出行感到惊奇。我很理解他们的心情,就像我曾经在鄂尔多斯看到一个单独出行的博士生,当时惊奇于他一个人的旅行方式,心态那么轻松自在。
而此刻,我的一样的心情没有太大起伏,心想这是一次单纯的爬山涉水,行万里路的开始而已。
4.
总结这次出游的经历,美中不足的是出行前没有认真计划,自己的时间安排过于随意,以至于等车排队占用的时间太多,午餐和晚餐草草应对。
青城后山,看的是山石、泉水、树木,感受的是青山深邃,曲径通幽的美感。未见到青城前山的道观宫楼,仅仅品味纯粹的自然景色,或许看见的是更质朴的青城山真面目。
这次青城山之旅是今年行走山水的第一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笔耕不辍,这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