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做免费直播真的能创造个人品牌吗?
我的答案是:一定能。
Alan是一名行政工作者,八年前,她从未学习过心理学知识。而如今,她专注家庭关系领域,受多家知名企业、上市公司教育机构邀请,累计举办了400多场讲座及课程沙龙,创造个人品牌。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讲好你的故事:66个小行动改变人生剧本》给出了答案。
本书是新加坡作家沈文才与新西兰作家西蒙·莫特洛克共同编著的。书中罗列了66条行之有效的建议,涉及11个核心主题,包括如何与上司相处、拥有第二职业、打造个人品牌、扩大人际网络、面对挫折等内容。
每条建议都附有相应的故事佐证,故事短小简洁,建议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适用于职场内外。
一、利用社交媒体树立个人品牌
你是否经历过以下几类现象?
打开小红书,其他博主发布了一条动态,质量不及你,但获得的互动却远远超过你的。
打开知乎,自己熬夜码下了几百字的答案,阅读量少的可怜,更别说赞同等互动了。
打开豆瓣,打磨了一周的书评没有人阅读。
……
如果有,那么你可以先自查一下:
1.你有没有以一个平台作为引擎,同时将相关内容延展到其他平台,推动你的个人品牌建设。
2.你在各个平台上的形象是否保持一致。比如:用同样的用户名与头像。作者在书中提到他在所有的社交媒体平台上都使用相同的个人资料照片、相同的名字。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对话从一个平台转到另一个平台时,人们可以知道这是同一个人,他们观看的内容可以做到无缝衔接。
3.你提供的内容是否符合平台特点。不同的平台,对于内容的格式、图片的要求有些不同,比如小红书适合发布3:4的图片,知乎、豆瓣上,横图比较受欢迎。
如果你多平台发布内容、各平台的形象已经保持一致、内容也是满足了平台特点、发布的内容也是高质量的,但是依旧缺少互动,那么你可能拥有不少“僵尸粉”。
那么,如何吸引有效粉丝呢?
作者在书中提出以下7条建议。
1.评论别人的帖子
在关注度高的帖子下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评论,这样能被更多的人关注。比如,你可以在知乎上多回答热点问题,这样能吸引大量粉丝。浏览别人的回答,给别人点赞,也可以为自己升级加分。
2.不羞于谈论自己的糗事
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自己的糗事,显示你的真诚,可以让别人产生共情,也会更容易与他人拉近距离。他们也会乐于诉说自己的烦恼。
我在小红书上发布过一篇动态,内容是国庆节带小朋友去老街游玩。原以为已经接近假期尾声了,游客应该不多,但现场全是人头。不免心中郁闷,便发了一篇动态,表示带小朋友见了“大世面”。那篇动态观看数达到了4w+,互动数达到了500+。
大家纷纷在下面表达自己同样的遭遇,也有招呼小伙伴过来“看热闹”的,也有求旅游攻略的……
3.留心观察
你可以经常观察周边环境,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和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即时将这些灵感与一闪而过的好点子记录下来,将其写成文章,为粉丝提供更多既新鲜有好玩的内容,开阔粉丝的眼界和思路。
4.经常参加活动并发言
知乎、今日头条、豆瓣等平台都会发布一些话题、打卡活动等。
积极参加活动,发布高质量内容,可以获得官方流量,也能与他人进行互动,收获更多的粉丝。
你也可以参加线下活动,或者组织活动,与同学、同事分享兴趣爱好、专业技能或其他感兴趣的话题。并把活动记录发布在社交平台上。
5.利用搜索引擎优化你的在线个人资料
每次参加演讲活动前,作者都会将个人资料的网页链接放在履历上,将履历提交给组织方。
组织方会将他的个人履历放到网站上。这样一来,很多组织的网站上都有他个人资料的网页链接。
搜索引擎的算法可以让人们一搜索他的名字,这些资料就会出现在页面的靠前位置。
6.参与线下社交活动
经常参加线下活动,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活动信息,线下的互动能够促进线上的互动。
7.像竹子那样生长
坚持持续的、高质量的内容输出,粉丝量的增长会像竹子一样,在种下后的第一年里,它们一点儿动静也没有,过后会突然疯长,几周内就长了几米高。
Alan就是利用社交平台,树立了个人品牌。
她的微信头像是海马体拍摄的职业照,身着浅蓝色的职业装,让人觉得特别专业。
化着淡妆的脸上微笑着,显得十分自信。
微信的用户名是“XX|性格心理创始人”,让人一眼就能知道她是专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
朋友圈的背景图是她个人简介以及一些成就,朋友圈发布的内容也是她的工作内容:直播课的链接、学员报名的聊天记录、新课程的课程介绍等等。
这些个人信息,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她,认可了她的专业性。
二、释放人力资本的力量是成功的基础
你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
在这三种资本中,人力资本是基础,只有积累了人力资本,才能积累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有了社会资本,你组织的活动才有人会来参加。
这里的人力资本是指你的硬技能、知识和经验。
2015年,Alan独自一人前往北京参加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培训。此后,她多次独自辗转在各个城市学习。之后,她开始做公开直播课,免费输出知识。她的知识储备量大,分享形式新颖,吸引了大量的粉丝。
她开始带领工作坊。在工作坊里,她在互动中了解不同的需求,根据需求不断摸索,建立新的课题,不断积累经验、突破自我。
同时,她也不忘给自己充电。定期参加线上督导培训、每次活动后及时复盘、参加更高阶的训练营……慢慢的,她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强、专业技能更加扎实、带课经验越来越丰富。
通过不断的打磨,她的个人品牌——五行性格心理横空出世,她开始扩大团队,全面升级课程服务,提升课单价,筛选更优质的学员。她获得了成功。
她的成功源于她利用社交媒体树立个人品牌,更源于她过硬的人力资本。那些她花钱、花时间,排除万难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帮助她提升了人力资本,为她带来了丰富的社会资本以及金融资本,帮助她走向成功。
三、大胆想、小行动、趁现在
无论你的目标多么远大,只要从小处着手,立即行动,那么你的目标就会实现。
小学,老师问我:你长大了想当什么?我说:想当科学家。
初中,同学问我:你以后想考什么大学?我说:北京大学。
现在,朋友问我: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我说:写作变现。
科学家梦
大胆想:成为科学家
小行动:无
最终结果:科学家成为我的一个梦。
考上北大的梦想
大胆想:考上北京大学
小行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最终结果: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在班上是名列前茅的。初中成绩也是比较优秀的。但是,高中以后,即使我如何努力学习:早上早早的到教室开始背书,晚上看书到深夜,我的成绩依旧没有起色。
现在想来,应该是学习方法不对。只是当时网络并不发达,没有机会搜集到关于如何学习的干货。无奈北京大学成了我实现不了的梦想。
写作变现
大胆想:写作变现
小行动:从参加共读营开始
最终结果:
对我来说,写作变现是一个重大想法。因为我的表达能力并不好,素材积累也不多。但是,我有一颗想赚外快的心。
我“写作变现”的想法,是鼹鼠的土豆老师启发的。2018年,鼹鼠的土豆老师在豆瓣上发布了写作课的免费二维码,在平台上宣传写作变现,我很是心动。
保存图片,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复制黏贴……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不带一丝犹豫。
只不过,后续就有点尴尬,因为没有了后续。
当时,我保存在单位电脑上,电脑出故障后,资料便消失了。为此,我难过了好久,现在想来都是满满的遗憾。
不过,没多久,我便不在意了。没关系,一个副业而已,这钱不赚也没事的,写作还费脑细胞呢,我本身能力也不足。
虽然我这样安慰自己,但写作变现就像一颗种子,埋在了我的心里,我时不时的会有想去实现它的冲动。
2021年,鼹鼠的土豆老师组织了一个《价值共生》的共读营。这个共读营特别值得,完成作业,报名费全额返还。
我当时特别自信,作业肯定是可以完成的,我要努力学习,争取写作赚钱。
但事实是,我以怀孕和工作为借口,只完成了一篇读书笔记。
后来,写作这件事就又被我搁置了。
直到前一段时间,我想写作变现的欲望特别强烈,重新开始观看《价值共生》共读营的视频课,在网上找各种干货,想通过自学写出优秀的书评。
我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循序渐进、自以为完美的计划,幻想着它将带我迈向辉煌。
然而,我却向一个无头苍蝇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种想努力却使不上劲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就在我万分苦恼的时候,老师发布了《讲好你的故事》共读营信息。我马上报名了,想趁着国庆假期,从参加共读营开始,踏上我写作变现的征程。
现在,我的头条号已经开始收益,知乎号的阅读量每天也有上千。参加共读营这个小行动,开始为我的职业生涯与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变。
如果不行动,想法就只是想法。虽然成功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但参加了共读营以后,我知道,自以为写的不错的读书笔记,其实是一篇不合格的笔记;我以为随手就可以完成的书评,绞尽脑汁都写不出一二。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2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我觉得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是:66条行之有效的建议,都附有短小简洁且内容丰富,通过这一个个小故事,你会感觉自己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视野宽阔、自信达观的导师对话,从而领会到如何建立职业信心。
树立长远的目标,坚持从小处着手,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在你职业转折的重要时刻,你拥有非常多选择的机会和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