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hat:深度工作可以让人在工作时间内保持专注与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率。通过设计营造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及支持工作的方法,制造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状态。
Why:每个人的工作与学习习惯各自不同,在设计深度工作氛围营造时,需要根据个人习惯设置,以最适合自己的习惯制造深度工作场景与过程,让自己更专注,学习和工作效率最高。
How:
1.设计工作场所:为自己需要进行深度工作的习惯选择适合的工作场所,在这个场所内可以工作的时间是多久,在这个时间内尽量保证这个场所不会被外界因素打扰。比如如果想早起用半个小时时间读书,可以选择在书房进行深度工作,并提前告知家人,早晨的这个时间不要打扰自己,排除干扰。
2.设计工作过程:为了保证深度工作过程中足够专注,尽量排除这个时间段内可能出现的因自身原因引起的中断。仍然是读书为例,为了避免自己的精力分散,可以将手机静音,以免接收信息扰乱思绪。在书桌上只放自己要读的书,不放零食或者其他等会让人容易分神的东西。
3.设计工作支持:为自己的深度工作提供前期支持与中期辅助,为了让工作期间精力充沛,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提神的小食品或者运动;提前准备好工作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工具等,这样在深度工作时间就不需浪费精力和时间去寻找材料。
Where:这个方法适合于希望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的人。
A1:我一直有早起的习惯,春节前在家里每天早晨五点起床读书或者学习,到六点半这个时间段内,我的学习效率一直不高,通常能够有效利用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左右,很多精力和时间都浪费在寻找物品、喝水或者走神上了。
反思:如果我能够在前一天晚上对自己第二天的早起学习时间做深度工作的设计和准备,并在当天早晨为自己做好学习前的提神小运动,就能够让自己的学习效率提高了。
A1+:
1.设计工作场所:书桌旁是我的深度学习场所,时间是早起5点到6点半,通常这个时间娃都还在睡觉,我只要保证自己可以按时起床,就可以实现场所和时间的准备工作。我可以设定早起闹钟4:50,用十分钟起床穿衣,5点钟开始正式学习。
2.设计工作过程支持:首先先将手机放置在书桌上面的柜子上,这样即方便设定番茄钟,也可以避免自己可能拿起手机看信息,打断学习中的专注。在前一天晚上将自己早晨计划要读的书和文具类用品准备好,这样开始学习就可以全心投入了。
3.设计前期工作支持:我早起有个喝水的习惯,可以在五点前喝杯水,再做五分钟的形体操,这样可以为自己提神,学习的时候也不会还昏沉沉的。早晨一个半小时可以进行三个番茄钟,在每个番茄钟间隙可以进行上厕所或者形体操,提神醒脑。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自己更有效的学习。
A2:目标:利用深度工作法,在未来在姥姥家近一个月的假期里,每晚实现一个小时的深度工作,完成每日公众号的更新。
1.设计工作场所:将每晚公众号完成场所改到厨房,厨房比较安静,不会有其他电子或者电视声音的干扰,这样可以让精力更容易集中。每晚5点到6点一个小时的时间基本可以完成公众号输出。在工作前提前与女儿和母亲打好招呼,这个时间内不要打扰我。
2.设计工作过程:在文章书写时,将手机放置在窗边,如果没有确实需要,尽量不用手机查看资料,书桌上只放电脑,减少干扰。
3.设计前期工作支持:在工作前喝水、厕所等这类事提前做好准备,做一节形体操,为正式工作做好准备。
2、拆页:深度工作
2.1 R原文
摘自图书:《深度工作》
2.1.1 片段1:习惯化
习惯化
在《纽约时报》的同主题专栏中,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用更坦率的方式总结了这种现状:“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这项策略提出如下的建议:要想使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像前述的重要思想家一样严格内化的习惯。卡罗和达尔文这类伟大的思想家养成习惯并非为了特立独行,而是因为他们工作的成功依赖于不断进入深度状态的能力——如果不将大脑开发到极限就不可能获得普利策奖或是孕育出宏大的理论。他们的习惯使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压缩到最小,使他们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深度状态并保持更长的时间。如果他们等待灵感降临之后再开始认真工作,成就很可能会大幅降低。
没有哪一种深度工作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一种习惯是否合适取决于个人,同时也取决于从事的项目类型。但是这里有一些所有高效习惯都应注意的普遍问题:
·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
你的习惯中需要指定一个深度工作的场所。 场所可以是你正常办公的地方,只需把门关上,桌子清理干净(我有一位同事在处理有难度的问题时,习惯在办公室门把手上挂一个酒店式的“不要打扰”标签)。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个专门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会议室或安静的图书馆—这样积极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如果你在开放式办公室工作,找一个深度工作处所就非常重要了)。不管你在何处工作,都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将这个过程保持为一个离散型的挑战,而非漫无尽头,无休无止。
·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
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 比如,你可以约定不准使用任何网络,或设定每20分钟间隔产出的文字数量,以保持持续专注。 如果没有这种结构,你的头脑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审视自己在深度工作期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需要不断地评估自己的工作深度是否足够。这些都是对意志力的不必要的浪费。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你的习惯要确保大脑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保持大脑在高深度水平下运转。 比如,你可以设定以一杯上好的咖啡开始工作,或是确保能够获得足够的让你保持能量的食物,或是包含诸如散步之类的轻度活动,帮助大脑保持清醒(正如尼采所说:“只有散步中得到的想法才是有价值的”)。此类支持或许还包括环境因素,比如工作原材料整理得井并有条,使精力耗费降到最低(如我们在卡罗的例子中看到的一样)。 要使你的成功最大化,就需要为自己进入深度的努力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这种支持也需要系统化,这样你才不会浪费心理能量去理清某个时刻需要做什么。
这些问题将帮助你打磨自己的深度工作习惯。 但是要记住,找到自己的习惯需要实验尝试,因此要乐于去做。我向你保证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一旦你培养出正确的习惯,影响将极为深远。
深度工作是一件大事,不应草率了事。 在深度工作周围包裹复杂的(或许在外人看来很奇怪)习惯恰是对这种现实的接纳—要设定结构性,做出承诺,使大脑能够进入专注状态,这样你才能开始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2.1.2 少数关键法则
关键少数法则
该策略第一步就是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假设你已经建立了家庭。那么你的私人目标可能包括做个好家长,经营好一个有组织的家庭。在取业领域,这些目标的细节取决于你如何谋生。举个倒子,我是一名教授,追求着两个重要目标,一个是致力于成为课堂上有成效的老师和对我的研究生有助益的导师,另一个就是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研究员。
你明确了这些目标之后,再列出为实现每一个目标而需要的两到三个重要活动,这些活动应该足够明确,保证你能清楚地了解如何执行。另一方面,目标应该比较宏观,确保目标的实现不是取决于某一时间点的结果。例如,“做更好的研究”太宏观了,而“在接下来的会议前及时完成关于广播降低限制的论文”又太具体了(这是一个某一时间点的结果)。在此背景下,一项好的活动应该是这样的:“定期阅读并理解我所在领域的成前沿成果。”
这一策略的下一步就是思考你当前正在使用的网络工具,对于每一种工具,用你之前确定的关键活动来审查,认真思考使用此工具对你平时顺利地参与该活动是有实质的积极影响、实质的消极影响还是无影响。现在最重要的决断时刻来了:只有你认为一种工具会带来实质的积极影响并且这些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后,才继续使用这种工具。
2.2 作业
【Step1:撰写草稿】
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如下任务:
1. 【做】请在原文中划出本段的重点句和重点词,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2. 【想】(提炼What、How)请使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给出了一个怎样的方法,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具体的步骤是怎样的。
3. 【想】(提炼Why、Where)根据上述内容,思考作者认为这一方法可以解决问题的理由及该方法的使用条件和可能的场景。
4. 【做】请将上述两步的思考结果整理成本片段的I。
5. 【做】根据你写的I撰写本片段的A1和A2。
【Step2:自测修改】
请参考以下注意事项,检查并修改自己写完的I,将修改后的版本保存成作业提交。
□ I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没有大段的摘抄,逻辑清晰,文字精当。
□ I是否包含了明确方法的具体步骤。
□ I是否包含了R里全部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意思,是否对原文相关的知识解读准确。
□ A1的故事总结和A2的具体计划,是否属于片段要解决的问题。
□ A1的故事总结、A2的具体计划,是否与I里提炼的方法步骤一致。
【注:Step1与Step2只是思路过程,不是格式要求,在草稿中进行即可。最终提交加工后完整的 I、A1、A2。】
请从上面的两个【R】,挑选一个拆页来写出你的: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要求:符合I便签的标准——诠释、清晰、准确、致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要求:符合A1便签的标准——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要求:符合A2便签的标准——目标、行动、关联、可控
0人点赞
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