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根据课件自整理的考研应用心理学知识框架梳理,用于考前整合复习,有同行的小伙伴可以一起学习呀~
群体极化与思维
一、含义
1、群体
是指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组成的集合,团体的成员间通常有面对面的接触或互动的可能性。群体的心理功能:归属感、认同感、社会支持。
2、群体极化
是指群体讨论使得成员的决策更趋极端的现象。一种情况下,经过群体讨论之后的结果比个人的结果更为冒险,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风险转移"。另一情况,就是当个体最初的意见保守时,通过群体讨论的结果将更加保守。
3、群体思维
也称小集团意识。是指在一个高凝聚力的群体内部,人们在决策及思考问题时由于过分追求群体的一致,而导致群体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能做出客观及实际的评价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经常导致灾难性的事件发生。
4、群体决策
面对群体问题,群体中不同的人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把问题解决的过程。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就是在这个决策过程中产生的两种偏差。
(1)好处:让问题经过充分的讨论、提高沟通能力、减少偏见、认可提高自尊心、讨论结果代表群众呼声和意见、更能够得到领导认可、执行更顺畅等等。
(2)缺点:从众、自己的观点立场没有充分发挥、责任不清、少数人控制话语权等等。
二、群体极化的产生原因
1、社会比较理论
强调在极化过程中规范性影响的作用。在群体讨论过程中成员比较关心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与群体其他成员相比到底如何。
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与社会要求相一致,因为人们希望他人能对自己做积极地评价(社会规范性的影响),所以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以与他人或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最终也就造成了群体的决策趋于极端。
2、说服性辩论
认为人们在群体的极化现象并非希望自己或他人对自己有一个积极评价,而是认为人们期望获得有关问题的正确答案。
在这里,论点对决策选择更为重要(信息性的影响)。因为人们从他人那儿获得论点和信息,如果多数人支持这些论点,个体也会倾向于支持它,并且更多支持而不是反对的论点会出现,从而使得这种观点变得极端。
三、群体思维产生的先决条件及原因
1、决策群体是高凝聚力的团体;
2、群体与外界的影响隔离;
3、群体的领导是指导式的;
4、没有一个有效的程序保证群体对所有选择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考虑;
5、外界压力大,要找一个比领导者偏好的选择更好的解决方式的机会很小。
因为这些因素,使得群体成员强烈地希望群体内部保持一致性,而不管是否有群体思维的产生。
1、群体成员间高度的凝聚力,群体思维一般出现在相同背景和意识形态成员之间;
2、群体规则,成员认为群体非常崇高、不会犯错,以做决定不必进一步讨论,只需要尽可能支持。
四、克服群体思维的方法
1、鼓励成员踊跃发言,领导必须能够接受质疑;
2、领导者在讨论中应该保持公平,成员表达观点后才能提出自己的期望;
3、先把群体分成若干小组独立讨论,再一起讨论以找出差异;
4、邀请专家参与讨论,鼓励专家岁成员意见提出批评;
5、每次讨论时,指定一人扮演批评者,向群体的主张挑战。
去个性化
一、含义
去个性化是指在群体当中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群体认同取代了个体认同)
二、去个性化的影响因素
1、群体规模
2、匿名性
3、自我意识降低
4、责任分散
其中,匿名性是引起去个性化现象的关键,团体成员越是隐匿,他们就越觉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与行为负责。
人们的行为通常受道德意识、价值系统以及所习得的社会规范的控制。但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我意识会失去这些控制功能,个体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群体的一部分,这使得人们觉得没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顾及行为的严重后果,从而做出不道德与反社会的行为。
本文完
下回 —— 普通心理学之研究对象、方法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