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告诉你,本打算两小时写完一篇文章的我,花了四个小时,还未写完,并且在写的途中,和另外两篇文章的思路,形成干扰,思路混乱,彼此穿插。搞得条理不清,逻辑不明。你是否会嘲笑我?
近来,我时常感觉到思维跳跃、混乱,脑袋里装满了东西,但却乱成一团。就像个杂货铺,堆满了乱七八糟的物品,琳琅满目,但却杂乱无章。有的时候,一不小心进到这个杂货铺,就感觉头昏脑涨,昏昏欲睡。
这种现象,用物理学上的“熵增”来解释。我想是恰到好处。“熵”,这是物理学上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函数, 简单的讲就是描述进化过程中的混乱程度。如果此刻把我的大脑看作一个容纳信息的容器,大脑里的信息熵就在不断的增加,变得无序和混乱。
关于信息熵的解释,我们来看下百度百科:
信息熵是信息论中用于度量信息量的一个概念。一个系统越是有序,信息熵就越低;
反之,一个系统越是混乱,信息熵就越高。所以,信息熵也可以说是系统有序化程度的一个度量。
不难想象,此刻我大脑的信息熵,肯定处于很高的水平。我时常感觉到的无序和混乱,就是“熵增”的一个表现。而这种表现,会随着信息不断的摄入,而愈来愈严重!大脑里的信息,大都是碎片化的,大脑就像文章开头的那间杂货铺一样,虽然堆满了东西,但是却放得乱七八糟。表现在思维上,就是逻辑混乱且跳跃,缺乏结构性和完整性。而情绪也会变得越来越烦躁。
这使我知道大量散乱的信息,并不会让我的思维更加敏锐,也不会让我做出更好的决策。只会降低我的专注,让我受到更多的干扰。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相当于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否有序,取决于大脑里信息的有序程度!摄入的信息量越大,大脑里的信息越多,我们就越觉得混乱,干扰也就越多。若想免于这种烦恼,减弱这种无序和混乱,就得想办法让自己的思维变得结构化,和体系化!
结构化,和体系化,就像是把我们大脑里的散乱的信息零部件,分门别类地搭建成不同的思想模块,方便我们查找和提取。如果不加处理的信息大量摄入,这不但不会让我们看起来更聪明,反而会增加我们头脑的负担。
那么,我们该如何搭建自己的思想模块呢?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输出!这个时代,大部分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信息焦虑,我们害怕错过很多信息,生怕自己跟不上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所以也导致我们摄入信息量过大,但却无暇整理。而输出就是整理的最好方式。
输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和他人交谈,或者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在说和写的时候,就是我们在大脑里提取信息的时候。提取时,我们需要逻辑分明地把很多信息组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这个过程就是链接的过程。你的一个观点或想法,有时需要你提取大量的各个学科里的知识,很多知识还是彼此矛盾的,这时候,就需要你站在更高的层次,辩证统一地去俯视自己的观点,当自己能形成推论清晰的观点时,自己的某个思想模块也就搭建成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仅可以搭建自己的知识模块,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也锻炼了自己的逻辑能力,加深了自己的思考。整理大脑,输出的方法,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