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包容

在这一课,黑幼龙先生与他的儿子的一个真实的事件给我很大的触动。黑先生说在他儿子大概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他在他的儿子的枕边发现了一包香烟。他本可以大发雷霆职责,儿子怎么能这么早开始抽烟,告诉他抽烟对健康多么有害。但在那一刻,他突然有一个灵感,让他先冷静了下来。然后他找他儿子说:“你知道爸爸什么时候开始抽烟吗?比你早哦!15岁!之后爸爸花了好多好多年的时间戒烟,你也看到了。戒得好辛苦。爸爸很佩服你在身边同伴的压力下,还是坚持到这么久才尝试了第一根烟。爸爸真的很佩服你的这种力量。”他儿子听了以后再也没有抽过烟。

他面对孩子的这个行为没有训斥没有说教,因为这些都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他这种说话的方式,让孩子充分的感受到被尊重,给孩子有留余地。在这种对话中孩子愿意去真正考虑一下自己的做法到底对不对,而不是一下子就把注意力放在去反驳争辩上,实在是很高明。

大部分父母可能都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预期,会有一个普世的标准。不包容的父母,希望孩子跟他一样,或者总是把自己的小孩拿去和别人比。而真正包容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因为孩子与自己的期望不一样而少一点,他们也不需要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模式长大,要求孩子必须按照某一种规范来度过他们的童年,青少年,或者大学时光。即使对于那些个性比较调皮,功课不是很好的小孩,也不会看不起他们,还是一样会尊重他。比如黑先生的第二个儿子只是最调皮捣蛋;功课最不好的。但却是最后最为成功,无论是学业和事业的发展都最出色的最为顺利的一个。孩子的一生真的很长,不用为他们某一个时期不是非常出色的表现而否定他们批判,他们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自我发现与成长。作为父母,没有分别的给他们同样的爱与尊重。

最后想想,我们是宿管型父母,将军型父母,还是导师型父母?刚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以为导师型的父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听黑先生的解释明白了作为导师型的父母,总是一天到晚都给孩子讲大道理。可以想象一下,在这种环境当中,孩子的心情是不是一听就烦。想一下如果自己成天被人讲大道理,即使说的头头是道,内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黑先生说,最好的父母的类型是园丁,就好像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我们去包容所有不同类型的花,为他们施肥浇水,也就是鼓励与赞美,为他们除虫除草,也就是虽然尊重包容,但不放任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成长,甚至有时候帮助他们结果。

最后,如果以父母对孩子的爱为圆心,以孩子的年龄为半径来画圆,这个圆的范围就是父母对孩子尊重与包容的范围。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父母记得将这个圆的半径渐渐的延伸出去。心中对孩子的爱是不变的,但有意识的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与自由,去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