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发布2018年07月06日,字数6515字,截止到2018年08月17日的阅读量为8516,评论量54,喜欢159,赞赏4。
文章概况
这一系列的数据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我知道,很多人,写了数十篇文章,他的阅读量也不会超过这些数值。
文章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电影的来龙去脉,对文章做出了评价,一些词用的感觉很好“悬崖之畔”、“高超的法律诠释技艺”、“加冕”、“口耳相传”、“直面生与死的现实”、“文艺作品理应具备的良知与规劝”,这一系列的词语,感觉很像排比,比较工整,也很有气势。
“人满为患、忘记寄存、胸口承压、与电影合拍”这些词都是在用来渲染氛围。
电影即将开始,“程式刻板的仪式,灯火寂灭,银幕发光,沉浸式观影体验”,让我写这段话就是“电影马上要开始,灯关了,屏幕亮了,首先是一段广告,引起观众哄堂大笑,电影的音量还很大……”这就是差距。
“张爱玲的苍凉华丽、王安忆的优雅精致、陈丹燕的昔年旧影、《小时代》镀金奢华”这几个排比,摸着良心问一下自己,能写的出来吗?不去读张爱玲、王安忆、陈丹燕这些人的著作,你知道他们的著作是苍凉华丽、优雅精致、昔年旧影?也许这就是基础,要去读一些名著,要去知道人家都写了什么。不知道人家写什么,你拿什么来写排比句?还有就是针对我这个笨脑袋,仅仅看完是不行的,还要做读书笔记,还是整理读书笔记,否则,还是记不住,也不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要写文章的时候,还是记不得要用到这个示例。
要我写这段,就是“这里建筑杂乱,环境很脏”,这就结束了。和作者对比一下,差距!对比之后,才知道为啥没有读者读我写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