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会歌】
提起“听评课” 不就是平时教研组经常举行的教研活动之一吗?再平常不过了,可听评课怎么走向专业化呢?听完新乡市教研员刘萍萍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
第一眼看到短发的刘老师,觉的她是一位干练的人。上面穿着合适的浅灰色运动风上衣,下面穿着着时尚点带洞休闲牛仔裤,脚上着一双休闲鞋,浑身上下透着活力与时尚。讲座上的她洒脱,开朗,健谈,富有磁性的朗读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听评课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是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再反思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改进以后的教学。总之,听评课的目的是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回想平时教研组听评课,到听课的时间了,拿起听课本就走,有老师甚至连课本都不带,更不要说有什么准备了,诸如:熟悉课文内容,思考课堂教学设计等。评课的时候,总是组长一评,其他人万事大吉。再不然,敷衍几句诸如:“基本功扎实”,“思路清晰”,“有一个错别字”……有时听同课异构课,干脆印发一个《听评课标准》,一打分,任务完成,根本不评课。有的领导有时凭听老师的一节课的印象,就开始对该老师的授课水平下定论。以不变的眼光,去看待变化着的课堂和老师。听评课总是浮于表面,走于形式。悲哉悲哉!
反思以往的听评课大多成为了举行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成了教研室来检查工作时的档案资料,成为评比优秀教研组的重要依据成,成为检查就是业务档案的必检之一。
刘老师从一线教师到新乡市教研员的经历告诉我们讲大课(大型赛课)具有重要的作用。刘老师给我们作报告时始终做着招牌动作,保持着一种职业微笑。刘老师说连朗读时都要保持微笑,带着笑朗读时,连声音都带笑意的。通俗地说,平时教研组开展听评课要形成一种氛围,形成一种习惯。没有好的评课氛围就出不来了好课。评课时尽量少说甚至不说优点,多说发现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时还要先提出自己的建议,再想主意。评课时每个听课老师都要评,都要“挑毛病”,“毛病调完了不就完美了马?”评课切记是评的你的“课”,不是攻击你的“人”。
那么专业化的听评课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课堂观察,即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大致分三个环节:
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
课前会议:讨论观课重点,分工合作,观察位置,观察对象等。
课中观察:观察教师,观察学生,观察氛围,观察教学设计等,任务不一样,观察者坐的位置也不一样,利用手中的记录表格采用不一样的符号记录。
课后会议:有单人汇报观察任务完成情况,最后有简单总评。
四个纬度:
课程――教学内容(教什么);
教师――教学技艺(怎么教);
学生――有效学习(怎么学);
课堂――文化氛围(怎么样)。
那么,在以后我们课堂中要特别注意:以学定教,教学生不会的东西,即针对学生在教学中提出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教学生不会的东西,让学生有收获,才会提高。学生有收获的课,才是高效的课,收获一定是原有基础上的再提升。当我们回首,自己上学时的课堂时,记住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和习惯,诸如: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和学会听课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内容少而精,本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的相对透彻,是一节“好课”的底线之一。
听评课的重点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表现,课堂现象。听课记录要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点评比课堂实录更重要。这样课后会议时,就可以据此点评了,且有理有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听评课真的是一项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愿以后我们的听评课也从课堂观察为扶手,趟出一条路,闯出一片天,逐渐走向更加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