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猜灯谜

趣谈猜灯谜

元宵十五是中国的传统的节日,而元宵节有很多习俗:吃汤圆,放烟花,看花灯,猜灯谜。猜灯谜是人们喜欢的一项活动,其实,它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基础。

早在夏代,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瘦辞",亦称"隐语"。当时由于列国分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国语.晋语》记载:“有秦客瘦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可见那时的这些“瘦辞”和“隐语”,就是我国灯谜的雏形。直至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他的诗集后,才有了“谜”字之称。宋代时,每逢元宵夜,文人墨客把谜语写在纱灯上,供人猜射助兴,人们有时用“像老虎一样难以射猎”来形容谜语难猜,因而“灯谜”又称为“灯虎”,猜谜就叫“射虎”或“打虎”。谓之“射虎”,说明猜谜如射虎那样的不容易。

猜灯谜在中国民间十分流行,黎民百姓乐此不疲。

苏小妹,野史记载为苏轼妹妹,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曾制谜试佳婿之事,可谓妇孺皆知。苏小妹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为题,要秦观一个时辰猜出诗中所含的中药名。半个时辰之后,秦观猜出“泽泻、甘露、滴滴金、生地、见风青、三凡弟、君子、女贞、合欢、生姜、上甲、一见喜”等十二味中药,秦观的才情也引得苏小妹的青垂,便答应嫁给这位才子秦观。真可谓:以谜为媒一线牵,个中情致两相知。

王安石二十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王安石喜不自禁,趁酒兴连写两个“喜”字,贴在门上,并随口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从此,“囍”字和结婚时贴红双喜,在我国民间开始流行。由谜语引出的“双喜临门”,真叫人羡慕啊!

猜灯谜不仅在中国民间十分流行,其实宫廷里也引以为乐。据传说,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了一谜联,让大家猜一猜。随同的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纪晓岚也因才情横溢也赢得乾隆皇帝器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灯谜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灯谜活动蓬勃发展,它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中,而其中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实在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其实从旁人的眼光来看,我的人生真的是太失败了。想想这么失败的人生,该怎么坚持的活下去?就算是活下去了,也一定是浑浑...
    归瞭阅读 1,313评论 0 0
  • 1/ 人际关系分强关系 (家人亲戚,好友,同学) 和弱关系 (一面之缘,点头之交,甚至网上神交 ) 2/ 由于我们...
    三也视界阅读 1,690评论 0 0
  • 第一次与你的邂逅是在16年的最后一天,我们有幸一起跨过了年末的夜晚,聆听新年的钟声。而2017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
    长柿子的柏桦树阅读 1,306评论 0 0
  • 没有人不经历磨练就能够取得成功,但凡有点成就的人,都有不同一般人的经历。 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那些在某一个领域出了名...
    东风东风阅读 1,053评论 0 3
  •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唱的歌是《世上只有妈妈好》,最常背的诗是《游子吟》。那时,我总是固执地认为:母爱一定是那样温柔...
    李飞_80bf阅读 1,38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