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什么时候向这个世界妥协的呢?
是在我们没办法改变事实的时候?
是在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
再或者是我们看清事物本质真相的时候?
第一次妥协是不是小时候爸妈答应你去游乐园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上,只好用各种理由安慰你的时候?还是在某次考试老师马虎大意判错了题导致你因为一分之差被妈妈责怪,最后真相大白,却因为一句老师下次一定注意然后不了了之的时候?
可能童年对于妥协的定义并不清楚只是觉得委屈,但是却又有没办法做出改变只好低头。你还记不记得你小时候的梦想了?是用生命义无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人,还是身穿白衣救死扶伤的医生,是用声音来诠释生命的歌唱家,还是简简单单就想满足一家温饱的小超市老板?这些有多少成功了,又有多少妥协了?因为生活,是保安、护士、酒吧驻唱,还是某个大型超市的搬运工?这些好像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好像又差了许多。
可能是垂头丧气,也可能是郁郁寡欢,你说这事情怎么就不随我心呢?从此我们开始妥协。从第一次妥协,到后边一次一次妥协,到最后我们面对问题本能的逃避。
好吧、这样也行、那再等等?好像你说的也有道理。
不仅仅是我们妥协,你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厉不厉害?厉害,大闹天宫然后被镇压五百年,放出来以后乖乖的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你说他妥协了吗?妥协了,但是你说他失败了吗?并没有,孙悟空最开始的愿望,就是希望猴子猴孙永世长生,自己也与天齐寿。他勾了生死簿,护送唐僧取经回来,得了佛教战斗胜佛称号,从此合法的与天地齐寿了,他的愿望都得到满足了。古今中外,现实还是神话都不会有一帆风顺的,所谓一帆风顺都是人们美好的祝愿,他们都会妥协,可是妥协并不是认输,妥协是换一种方式达成目的。
有一首歌歌词写道:这番好戏已开腔,管他几人 听到曲终,笔锋至此怎能平淡而终,故事开始便不承认普通,用过度燃烧的每一分钟,认定情节该何去何从 。可能我还小,可能这个社会还没磨平我的棱角,每次听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总是觉得热血沸腾。其实这么多年我也渐渐的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再快乐了,因为我总是在期待一个结果,看一本小说总想让自己知道点什么,少吃一顿晚饭就期望自己可以一斤一斤的瘦下来,发出的信息期待可以马上就收到回复,对别人好也希望能得到同等价值的回应,写一个故事发一个诉说心情的朋友圈期待会有人关注被关心,这些期待如果都实现了就长舒气,如果没实现呢?自怨自艾好像被全世界抛弃一样。可是小时候的我也是我啊,用一块糖和一下午的时间看着蚂蚁把糖带回家,大气都不敢喘的等着蝴蝶落在花朵上,小时候我们好像都不期待什么结果,小时候我们哭笑都不打折扣。
其实回过头来想想,小时候的我们有动画片看有好吃的就足以快乐,小学的我们,老师教的生字能学会就是骄傲,初中的我们除了学习还能有时间痛快的找三五好友打两盘游戏,就是满足,后来高中,下课能在桌子上小憩一会就是幸福,后来大学月末还有钱花就潇洒,再后来工作了,能有半个小时吃饭休息的时间就是奢侈。
渐渐地我们开始对生活有了妥协,我们的梦想变成了幻想,我们曾经年少许下的愿好像再也无法实现,我们有多少人是靠燃烧梦想长大的?又有多少人长大了却没有了当初的梦想?在对生活的慢慢妥协中,我们降低了期待值,我们变得不容易失望,同时我们也自愿选择挑战,毕竟最坏的情况已经烂熟于心。
现在的我们慢慢地变得现实,也慢慢地认清了我们的状况,但是我们没必要自己带上生活的枷锁,把自己框在框架中苟延残喘,那样自甘堕落的平淡无奇的度过一生。哪怕人生是场悲剧,我们也要演的让人声泪俱下,不要失去了悲剧的那般壮丽,就算这人生是场梦,也不要失去了梦应有的奇幻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