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以删除吗?
当然不能!
人生中的某些记忆可以当作没发生?
也许可以……
关于生死的话题,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有关亲情爱情友情的日剧也有很多,例如去年大火的日剧《非正常死亡》,由一个个看似非正常的死亡解剖案例,调查死者死亡的原因,这些原因背后,层层揭开后,就像剥开洋葱的表皮之后,成了催泪弹。
于是,几年的夏季档就有了在设定和结构上非常相似的《非正常死亡》,同样是与生死有关的委托,同样是一集一个案例,悬念层层,节奏也很快,菅田将晖饰演的男主也同样元气满满,充满了斗志。最重要的是,两部剧的主角们都是在还原死者完整的人生,当然一个用刀,一个用键盘。
当然,不能说是这部剧借鉴模仿了《非正常死亡》,毕竟用主角和悬念串起来的单元剧都是这种套路,只是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设定不太高明。如果我的人生有黑历史,我怎么可能这么信任第三方,使用这样的软件储存数据和资料,而不怕事务所泄露出去?这就是这个剧比较难以逻辑自洽的部分。比起法医视角来推理,从不会说谎的尸体上得出人生的真相,可能不掺杂太多的主观臆断,更客观一些。那些保留在电脑上或者手机里的数据真的是百分之百的我们的心意吗?我觉得未必。
很多人发朋友圈,难道发表的是真实意图吗?这些状态很多时候是加了滤镜或者做了二次加工的,所以在这个事务所接受委托,调查流程过程都是很小儿科的。死者死前那一刻发信息给事务所表示我要死了,把我的电脑数据赶紧帮我删除吧,我觉得还真的挺麻烦的。另外,这个调查取证过程都是很随意的,不像法医们正规的调查取证,或者在案发现场乱动证物,这些都显得故事很小儿科。
另外,很多时候都是主角光环保佑下的灵机一动,得到了正确答案,让观众觉得似乎智商受到了暴击,所以在推理上漏洞很多,经不起推敲。
此外,整个故事最大的问题是,我看了两集,没有看到主线的悬疑线,只看到了主角的人物悬念,这可能会导致故事到后期,如果案例不够精彩,会导致越来越疲软。当然说到案例,前两集的案例在选取上其实不够出彩,日本剧里面老生常谈的“亲情之约”(表面不靠谱的爸妈一直爱着子女,想憋个大招显摆一下,没想到错失了机会)、两代人的隔阂(离家出走、断绝关系)等等,都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所以,这也导致在剧作上是很不高明的,编剧安排这两个案例,似乎对于两个双男主主角的影响并不够,你也没看到案例与主角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一点《非正常死亡》就做得很好。其实还不如我们的国产神剧《白夜追凶》中的一个案例,那个案例是讲父爱的,讲了三个不同状态的父女情:蹲过监狱的死者与多年未见的女儿的感情状态;退伍老兵(凶手)与移植了女儿心脏的酒吧女老板的情感联系;还有女主与父亲之间的心结,整个故事一气呵成,每个人物都有成长和感悟,我觉得这个剧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在剧作上是减分的。
其实,我觉得这个故事创意被做废了。如果让我来编这个故事,既然目前故事看起来已经很不接地气,也没有反映出日本的现状(插一句《非正常死亡》在这块做得很好,尤其是校园霸凌那个案例印象很深),干脆再脑洞打开一些,做得更有科幻感一些。
例如像《记忆大师》里的设定一样,我是个丧气十足的人,不想过现在的人生,我想过元气满满的生活,于是我删除了自己的记忆,置换了另外一个太乐观,想去尝试其他人生的人的记忆,两人的人生和记忆也许有更多的可能性。
也许,可以深刻一些,这个删除人生事务所就是规划正确的人生,给那些快要濒临死亡的人重新选择的机会,但是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呢?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探讨空间的话题。
《人生删除事务所》在我看来,并没有预期中那么惊艳,对人生的探讨很浅显俗套,人设也是标准的“冷热”CP,所以有人称它为今年日本第一剧,我觉得可能是今年还没出现好看的日剧而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