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媳妇看《楚乔传》,我也跟着看了一段,以前也是有一眼没一眼的看,所以有些情节对不上,媳妇就帮我补习剧情,说世子燕洵与楚乔逃走时,有人用宇文玥冰雪箭射楚乔,结果燕洵为保护楚乔腹部中箭,后宇文玥看到灰烬中的戒指,以为楚乔已死,并为楚乔立衣冠冢,把残虹剑也陪葬了,但是当与楚乔的再次相遇时,俩人谁也没提这茬,明知道这里有问题,看到俩人愣是没提,弄得我尴尬癌都犯了,如果当时楚乔要是能说,你干嘛用冰雪箭射我,宇文玥说我没有,我给你解释解释……估计起码剧情能缩短五集,其实每当我看到电视里都有这种,只要一说破问题就能剧终的情节,每每也是让我好生尴尬。
二
你说这种局中人不知道的也就算了,晚上看三国志,当看到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时,也让我尴尬良久,诸葛亮明明知道马谡守街亭就有问题,就去嘱咐王平一番,结果马谡还是固执己见,效仿孙子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屯兵山上,要不是诸葛亮埋伏两拨人马接应,魏延与王平就得死与乱军之中。要说马谡一点能耐没有吧,还真不是这样,七擒七纵孟获时,就是马谡身为参军建议诸葛亮攻心为上,诸葛亮很器重他,有事也会问他,结果就是这么个人,街亭失守,还被诸葛亮挥泪给斩了,最终诸葛亮因用人不明自荐连降三级。
诸葛亮明知道马谡不把握,如果当时用王平,也不用留那些后手,浪费人力资源不说还没守住,不用马谡可能改写三国了,可能是演义为了衬托出诸葛亮的未卜先知的能力,每件事都能料事如神,还好整锦囊啥的,就不能直接告诉人家,直接解决后顾之忧,避免横生枝节。
三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当我发现媳妇要犯,曾经犯过的错误时,我不提醒她,我就站在旁边看,等媳妇手忙脚乱的时候,再说你咋就不记得那啥那啥了那,媳妇恍然大悟后,对我说:“你咋不早说那“,我说:“怕你记不住,这回记住没”。这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还没到人命关天的地步,所以就全当长记性了,我想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为了使其记住错误,而后告知“锦囊”的行为。
四
马后炮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后,结果出来,第三人开始滔滔不绝的点评分析,就是事后出能耐了,而我所表达的也是事后的情况,可两者有本质的区别,马后炮是当事人不知道最终结果,而在结果出来后,第三人按照结果所示侃侃而谈:而我所表达的是当事人一方名知后果,不告诉另一方,而是让错误发生,再进行补救的行为。
生活中的小事情为了增长经验任由错误产生倒没什么,但是当这个经验要用大到人命,巨额金钱等的损失来换取时,我是有些接受不了的。
大家都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为培养或者磨练一位名将,需要用数万人的性命来堆积,这残酷的代价,令我难以接受。任由失去人命而成就功名我想这不对,我也不想听牺牲一部分人是为了拯救更多人的故事。
所以任由问题发生的对错在于,这付出的代价是否在承受范围之内,范围之内我们欣然接受,范围之外我们需要付出惨痛代价时,就应即刻解决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