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好久不见的朋友聊天,言语间皆能感受到一丝悲凉与不甘。关于努力与回报、能力与得到,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收获不能及时肯定正向激励付出的时候,人心就会荒凉。
其实我特别能够理解朋友的感受,因为我曾经也被如此对待过。
虽然,我对在职场晋升攀爬这种事情本身没有什么浓厚的兴趣,万事尽本分而已,意外纷至沓来。偏爱于这种无心插柳的职场模式,那些刻意渴求的定点发力,我根本不感兴趣。
但是,当我们被推动一定的位置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去比较,甚至去较量。原来,欲望有时候就是这样被一点点喂养大的。
这就好比你原本不想登一座山,但是当你被簇拥着花费了大把的气力到了半山腰的时候,你总还是忍不住要到山顶上去看看,那里会有什么不一样的风景。
所以,在你付出并取得成绩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肯定与认知的强化,内心难免波澜壮阔一番。毕竟,对比之后的分析明了如镜,然而,事与愿违。
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做到笑脸如簇的去祝贺,也能够做到默默反思诸己的弥补短板。
可这真的能够让内心平静下来吗?那种怅然若失的情绪排山倒海而来,也是我曾经有过的体会。
其实,哪止这些啊。从我们进入职场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行为模式就在被环境各种左右着,如果我们的心里再脆弱一点,很有可能就会陷入“对比-不满”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
更为可气的是,我们经常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跟周边那些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进行比较,很多时候很难聚焦于业务技能的纯熟和自我的提高,而是去计较彼此的待遇。
那何不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一下工作这件事情本身呢?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工作?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想要通过工作获取什么?
我想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来说,工作就是为了获得更为丰厚的物质条件,支持我们去完成想要完成的各种梦想。比如择隅而居、画画、读书、旅行,更好的看这个世界。当然,职场也同时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不二选择。
作为个体,我们更为看重的到底什么呢?赞誉和声望,尊重与认可,瞩目与仰望?还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就如同我的那位朋友,在一下午的聊天后,她才发现自己的所需,过去的生活重心已经距离她的理想渐行渐远,她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对那些兴趣的关照简直太少了,生活也显得潦草而无章。
因为经历过挫折,她才以为在这个大千世界上,唯有工作这最后的场所,是不会辜负所有的努力和付出,终会看到成效和价值的。
想来也是太过天真了,职场万般滋味,唯有尝试过了才会明白,一厢情愿,也还是因为自己太过浅薄了,如果一切皆如是,历史也就不必反复了。
工作只是为了生活的更好,偌大的人生里还有爱、兴趣、旅行,时间的均分,才不会让你在一方受挫的时候,顿感一败涂地,无处立足。
想起中兴员工跳楼事件,我忽然有点深深的理解他了。倒不是因为看到眼前的一切丧到了无路可走,而是因为实在是明白了,如果一旦家庭这方最后的阵地都不能完全接纳、包容、理解、支持、成全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个人所承载的孤独和痛苦就会拉着他堕入深渊。
我们这一生,也不应该设置单一的人生目标,不应该集中所有的能量于一处安放。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再次回忆伊始,知道自己并不想要什么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发现,自己被曾经并不想索取的东西裹挟着走了好久。毕竟,想要的春天,并不在此刻奔波的路上,必须回头,看清真我。
最近在看《初心》,坚持本我的过程中有太多因素出来阻挠,有糖衣炮弹,有谄媚逢迎,有诡计陷害,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坚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
希望自己可以每天看书,每天写字,每天反思,不要坠入黑洞或泥潭。
突然想起《平凡的世界》里开篇的那段话: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一切还未到来,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摆正心态,开阔心境,再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