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胡小宝一起看了《我不是药神》,确实不错,其中有不少问题值得在圆桌会上讨论。
故事梗概
程勇是卖印度神油的保健品店老板,在他急需用钱的时候,有一位白血病患者找他,请他从印度购买一种药品。这是什么药呢,是白血病用药“格列宁”的仿制药,格列宁在中国一盒卖4万,而在印度价格只有中国的二十分之一,疗效却是一样的。
虽然明知这是卖假药,但程勇为了钱还是干了,而且还成了印度制药厂的代理,赚了大钱,但他的药也确实救了很多白血病患者。后来为了安全,程勇把代理权卖给了别人,但不久发现此人抬高了价格,被人举报而逃亡,病友们用不上药而在死亡线挣扎。
程勇决定再次卖药,而且此次定价仅500元,完全不挣钱了,就是为白血病病友谋利益。在这个过程中,警方一直在追查,最终抓获了程勇。程勇因贩卖假药罪获刑5年,押送他前往监狱的路上,白血病友自发的列队为他送行……
此假药非彼假药
胡小宝看完电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药为什么是假药呢?它的疗效和真药一样,都能治病呀。
这就涉及到法律中的假药概念。没有足够疗效、甚至有害健康的药是假药,这是多数人脑海中的概念。但法律还规定了一种形式上的假药:没有经过国家药品监督机关审核同意的药。包括未经同意而生产销售,或未经同意而进口销售,即使这个药确有疗效,也认为是制造和贩卖假药。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从电影里看,这个规定显然是不合理的:又便宜又好用的药不让进口,而允许进口的药又这么贵,这背后是不是有利益关系?
客观的说,这个规定是有道理的。各个国家有各自药品的标准,中国的标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严格的,那么擅自生产的药,或是未经批准从国外生产的药,是不是符合中国的标准,这是很难说的,因此把这种药认定为假药,也是对国民健康负责。
规定是合理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执行。对于符合中国的标准,老百姓又有需求的药,药品监督机关应该抓紧批准,否则就是失职渎职。那么电影里这么好的印度药,为什么一直不批准进口呢?
天壤之别的药价从哪来的?
在电影中,格列宁制药公司被刻画为无良药企的形象,也激起了胡小宝的义愤——4万元一盒的救命药,平常人谁能吃得起啊!
印度药厂则赢得了大家的好感:一样的疗效,人家的药只要二十分之一的价格,这才是救死扶伤啊!
可同样的药,为什么价格有天壤之别呢?原来药品有研发和生产两个环节,生产成本其实是非常低的,而研发则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员和资金,药品研制成功后,还不能马上上市,需要很长时间的临床试验,这也是一个大投入。一种新药进入生产环节时,可能已经耗费了上亿元的成本了,这些成本自然是要体现在药价上的。此外,药厂拥有此药品的专利,就有了垄断地位,理论上说它可以任意定价,救命药嘛,总有人要买的。所以药的利润是很高的。
印度的药便宜,它的利润可不见得低。因为印度药厂跳过了研发阶段,直接获取了格列宁的配方进行生产,这个成本其实是非常低的,卖几千元也算是暴利了。
基于以上事实看电影中的问题,就可能有不同的认识了。高昂的药价是对药企研发行为的奖励,或者说,药企之所以愿意投入巨大的成本研发新药,是因为专利制度保证它能获得高额利润,这正是市场经济鼓励的,并没有错。
反观印度的做法,放任药厂侵犯专利,药价确实是降下来了,但我们有理由预计,在印度很难有新药产生出来,因为缺乏专利保护,巨额的研发投入就等于打水漂,就算想当活雷锋,也没这样的经济实力啊。
哎,这说着说着怎么和电影的氛围不一样啦,明明是应该批判无良药企的啊!这就引出另一个话题:金钱是不是万能的?
金钱是不是万能的?
应该说这个问题问的不太对,因为在现实中只有一个答案: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资源流动,而资源怎么定价,标准只有金钱。那么在金钱万能的视角下,格列卫的高价是合理的,印度药的低价则是不合理的,虽然听着不舒服,但这是符合逻辑的,是合理的推论。
或许这样问更清晰:金钱该不该是万能的?
我们常说“生命无价”,可现实中这句话是极为苍白的。谁说生命无价?4万元一盒的药,吃得起就能活,吃不起就得死,这4万元不就是生命的价格吗?电影中那句话说的好: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生命无价,体现的是对生命平等的憧憬。生命本来应该是平等的,但在市场经济主导当前全世界的社会关系的情况下,这也只能是一种憧憬。
那么金钱不该是万能的?这又导致一个问题:拿什么来代替金钱的功能?用爱心,但我怀疑,没有专利和利润,仅凭爱心我们能不能研发出格列宁来?
扎克伯格很有爱心,他捐出自己所有资产用于医疗研究,宣称要在本世纪末治愈全世界所有疾病。可是如果没有专利和利润做后盾,也不会有他的Facebook帝国。
应该说,金钱万能首先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进步。在以金钱衡量一切之前,标准是什么呢?是身份,也就是出身决定了你的命运,贵族的后代永远是贵族,奴隶的后代永远是奴隶。商品经济打破了这种出身论,在以金钱衡量一切的社会,任何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阶层。这就是金钱的进步意义。
但以金钱衡量一切无疑也是有问题的,它挑战了人类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以金钱衡量生命就是最突出的一个例子,此外,以金钱来做性交易,以金钱来做权力交易,这都在试探人类道德的底线。
这才是《我不是药神》带给我们的更深层次的的思考:或许我们还拿不出一个替代金钱的方案,但至少我们要知道,目前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不是最完美的,几千年来人类在寻求更好的社会制度之路上不断跋涉,现在远不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