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三国中最有才能的政治家,但直到他的晚年,仍然三国鼎立。外部力量不差的还有蜀和吴,所以他挑选继承人需要一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综合性人才,而曹丕则是20多个儿子中综合实力最适合的那个。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曹丕、曹植、曹彰、曹昂、曹冲五个儿子是出类拔萃的。最得曹操宠爱的曹冲早亡,长子曹昂死于乱军中,那么就剩下了曹丕、曹植、曹彰。这三个儿子都有什么特点呢?
魏文帝曹丕,字子恒,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魏武帝曹操次子。曹丕性格阴冷,擅长政治,会拉拢人,腹黑。曹丕拉拢司马懿等士族豪族;曹丕从小跟随曹操在外征战,而且出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等职位,对于治理官吏轻车熟路;曹丕还有一点就是做事不露声色,心机很深,不然司马懿也不会说他“潜龙勿用”。
曹植,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弟弟。大家说起曹植,就会想起他的“七步诗”,但是除此之外呢?其他都不知道,他喜欢聚集一帮文人墨客,没事吟诗喝酒,不管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没有什么显见的才能,虽然写的一手好文章,但是文人墨客的情绪易大起大落,若接手曹魏这么大一摊子事儿,他扛不起来。
曹彰,魏武帝的儿子,曹丕的弟弟。曹彰是一员虎将,打仗极端骁勇,可是有勇无谋,有点类似张飞,只能为将,而不能担任帅位,更无法接手曹操留下的基业,所以曹操的继承人只能从曹丕、曹植之间产生。
在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曹操说:“这天下本是大争之世,孤的儿子就是要争,而且要争的光明磊落”。曹操挑选的继承人一定是一个和自己价值观相同,长于策略、工于心计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守住曹操留下的家业。曹植空有文采,但治国不是写文章,所以只能选择曹丕。而曹丕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那我们得从他的小时候说起。
在曹丕的典论中曾写到,曹丕5岁时曹操就教他射箭,6岁射箭技术已经非常精湛,也学会了骑马,8岁时就已骑马射箭样样精通了。以后每逢征战,都让他亲临观摩。并且边出征打仗边背诵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幼年时期就已文武双全,但面对他才高八斗的弟弟曹子建,他还需更加努力。
有一次,曹操出征曹丕与弟弟曹植送行,曹植感述曹操功绩,语语精彩,曹丕自叹不如,不知所措。这时曹丕的好友兼谋士吴质悄悄向曹丕说:“这时不需言语,只要伤感流泪即可”。曹丕就这样做,曹操见他感心,以为他率情真诚。还有一次,曹丕见父亲行军打仗也手不释卷,也刻意做成这样并听取谋士贾诩建议,努力塑造温厚诚恳,知书达理,可托付大事的形象。这都说明了曹丕心机重,擅于伪装的特点。所以曹操眼里的曹丕并不是真正的他,只是他的一副假面具,就像歌曲中唱到“都是假象~~”
他藏奸的事可不止这两件哩!曹丕嫉妒曹彰骁勇,和曹彰在卞太后那下棋时,在枣子蒂上加以剧毒,自己挑能吃的食用,曹彰不知,好坏通吃,中毒了。卞太后想用水救他,但曹丕事先把所有能装水的东西全毁了。曹彰也因此而死。此事真假不好判断,但由此事可以看出百姓们对曹丕的不满,也跟他的父亲一样心狠手辣。
曹操死后,曹丕一直拥有称帝的野心,终于在他的大臣的帮助下,逼汉献帝退位。但曹丕为了显得让自己看上去很像谦谦君子,一推再推。第三次终于在大臣的“劝说”下,心满意足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还打着让汉献帝学尧舜退位让贤的称号。真是不要脸,心机太重了。
这就是我眼中的曹子恒,心机重,极其腹黑,善于伪装,心狠手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