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部分内耗来自于刷手机视频带来的空虚感,但是较之前也有进步,没那么内耗了。
视频刷着根本停不下来,时间又过得飞快。
这周只有我和老二在家,前两天晚上两三个小时,他边看电视边玩玩具,我刷视频偶尔回应他,时间嗖嗖地就到了该洗洗睡的时候。
以前这样刷手机不干实事度过一整段时间的时候,刷着内心觉得很不应该,想停却停不下来。事后看着没有收拾的屋子,想着没有给孩子读绘本,我会被内疚包围、淹没。
前两天的情况,我之所以报复性刷手机,是上周集中两三天的时间加班加点整理面试材料,需要放松。
明白了这一点,我现在会辩证地看问题,不可能既要刷手机的快感、放松感,又要把屋子收拾好、孩子陪好,只可能追求其一。没那么内疚了。
昨天晚上回去的时候,就做的是正事:买姜、熬洗脚水、给孩子艾灸、给孩子读书,同时洗衣服晾衣服,还下楼接了一桶水。
见视频里有这样的说法,大意就是,一个人开悟了之后,就不会一直沉溺于某事,会做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事。
不能做正事,那是自己还没准备好,那就刷视频呗。刷视频也是疗愈,看影视剧能放松,刷到想听的音乐是享受,刷到养生教你三伏天咋过,刷到女生咋成长,刷到道教教你顺其自然,反正自己的能量吸引的也都是这些有益的视频,也没啥不好的。
晚上的时间,除了家务,我其实一直想做的是看书,带孩子看书。
毕竟看书成长是正道,书还是系统,比起碎片化的视频,书的影响更深远。毕竟这么多年以来,都想拥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流畅地表达能力。
毕竟边看书边日更,更有啥可写。写到这,想起来麦家说过的一句话,阅读是写作最好的准备,写作是写作最好的老师。
五六年前没有价值感的时候,写点啥,是在自己的舒适区徜徉,被自信和自由的感觉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