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来对未知产生抵触和恐惧,我想只有珍惜当下,努力认真地生活,才可以与未知的恐惧抗衡。
(一)
时间的弹簧从2017年0点0分发出,射程达365日,8760小时,525600分钟,31536000秒,今日12月10日,比赛即将结束。此时,你是落后于对手十万八千里还是一名遥遥领先的参赛选手?
12月,冬。一个周末的午后,你拥着舒适温暖的棉被进入梦乡,说是午睡,但醒来已是“人约黄昏后”。你下意识地摸索身边的手机,点开屏幕,朦胧中看到显示时间为16:56,接着如往常般上微信,还跟千里之外的微信好友互动,闲时刷刷朋友圈,看看淘宝……瞄一眼时间17:55,你说,“是时候起床了。”你伸了伸懒腰,还打了个哈欠,可你纹丝不动依旧躺在床上。过不久,肚子传来咕咕响声,你说,“好饿。”于是,你才肯爬起来穿衣。告诉我,你是在完美地诠释慵懒二字吗?
是的,你说,“周末我要好好休息,我爱我的床,我喜欢跟我那软绵绵的被子相爱相拥到天明,直到天荒地老,我更爱在床上刷手机煲电视剧……”好了,我已非常理解你那深沉的爱,我相信如果给你加个期限,噢,不,这应该是无法用期限来量度的爱。
那个懒上天际的人,便是大学时期的我。曾经我好歹也算的上是积极向上三好青年,祖国未来的花朵,国家的栋梁,不就上了个大学嘛,至于沦落成这般模样?
(二)
现在,依旧是周末的午后。此次换成了坐在敞亮的办公室奋斗,“光荣地”成为一名上班族。原来,工作后更多的是身不由己,言不由衷,职场上做人做事都要夹起尾巴,打起十二分精神。
毕业后,周围朋友讨论的话题不是结婚就是生子,眼看着身边的同学,有的已成家立业,有的俨然是明日之星,事业一帆风顺。再回头看看自己,没有专长,没有特长,长得还一般般,摆明就是大街上的路人甲路人乙。加上专业优势不明显,大学时候也没有思考给自己多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来突破瓶颈。接二连三地在求职的路上碰壁,无奈如今还只是助理型的岗位。
我把这种失败归结为无奈,很多时候因为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力,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导致与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工作上屡屡受挫,内心非常焦虑不安,“这就是人生吗?难道我就只能这样度过余生?”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可就算我离开现在的岗位,又干些什么?反复问这一系列的问题,原来人越想是会越焦虑的。
我不愿跟其他人说起我的工作,我选择了逃避。我逃避到一个黑暗的角落,千思万绪。那时的我像极了草原上四处乱窜的小鹿,一直活在“狼来了”的惊慌失措中。我尝试跟我的的家人诉说,但几次下来欲言又止。
自行脑补了以下画面:爸说:“好好工作不就得了,那么矫情。”妈说:“哎呀,什么东西,我听不懂。”说是怕他们的担心,其实更加害怕他们不理解,反而说出莫名其妙、无法安慰话语,好罢,我还是放弃跟父母索取安慰的这个想法。
(三)
毕业后,一直处于焦虑矛盾中,直到2017年7月,开始有点转变。7月初,在下班的途中,我发生了一场小车祸,虽然不足以致命,但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很真实。人的一生匆匆而过,我们根本不知道是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
或许,明天的到来也只是生老病死的催化剂,有时候等待我们的不仅仅是意外,还有疾病、老去……车祸后在家休养的一小段时间里,陪伴我二十多年的奶奶走了,去世前两天还在记挂着她的小孙女儿,凌乱的苍苍白发,面色黄蜡,形容枯槁的她,撑坐在轮椅上,媛媛地睁开嘴巴,“妹,怎么……还……没……回来”。她连张口说话都是个劳累活,对不起,因为我的事情,让您担心了,让您受累了。在我出院后的第二天中午,奶奶躺在床上,就这样一睡不醒了,她是在睡梦中离开的。
人走如灯灭,生时孑然一身,死后化作春泥。
7月,同时体会了意外和失去,承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泪眼中仿佛看到当年光芒十足、意气风发的自己,我呼喊道:你告诉我这些都不是真实的,你告诉我为什么生活那么痛苦?
世界不会因谁而停止运行,即使你已身心俱疲,但生活还得继续。我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内心,直面脆弱胆怯的那一面。我还是需要工作,我和我的家人需要收入来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7月底,我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
回归职场,继续工作。用大白话说,“干着不咸不淡的工作”,做着没有激情、不带点活力的工作,消耗着自己的热情。每天有处理不完的琐碎之事,做的都是那些不需要什么学历门槛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想着的是一不留神被替代,我只是职场上的一个小棋子……深知这工作是无疑是在虚度年华,换做以前,我会毫不犹豫跟这份工作说沙杨拉拉(说再见),顺便祝领导早生贵子,生活美满,然后一走了之。
而此次,我没有选择裸辞,因为如今的我不再是大学时候懒散、无知的我了,我需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上责任。裸辞,确实可以解决一时的愤懑,但接着又会掉进另外一个深坑里,继续无限的焦虑,如此恶性循环。
(五)
现已是12月份,回首2017年,悲喜参半,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已成过去。2018的脚步越走越近,我们很大一部分是,还没来的及感慨悲伤,好好地祭奠完2017,2018就到来了。
还有20天便是元旦日了,现在的我不会再管那天是否有谁能陪伴至天明,我也不会再纠结朋友圈里那谁谁一起过新年夜了,我想只要心而向上,有家人在旁,无须到繁华街道上凑热闹,挤在人海堆里等待钟声敲响,然后假装兴奋异常地跟身边朋友说新年快乐,象征性地进入2018年,但其实心心念念的还是2017年。
如今,我会更加珍惜当下,不渴望明年有什么宏伟的计划,只希望在2017年最后的一个月里面能突破自我,不需要很大。例如,12月需要完成高质量阅读完4到5本好书,改掉以前看书总会看一点儿便分神坏毛病;养成早起的习惯,并坚持阅读写作,只有保持输入和输出,才会提高认知能力……
年年岁岁花相似,2018年元旦零时零分,我想我会猫在房间里呼呼大睡了,不同的是,我希望1月1日有更好的精力,会活得更精彩,我得时刻准备着。
即使,前路存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可能是遇见未知的人、发现未知的事……人生来对未知产生抵触和恐惧,我想只有珍惜当下,努力认真地生活,才可以与未知的恐惧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