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坏了,就在旅行的第四天。虽说我对手机不太依恋,但是旅行途中实在是太不方便了:第一,不能拍照;第二,不能导航;第三,还怕走丢。
尽管如此不便,我却没有及时将手机送修,原因很单纯:我当时正出门在外,人生地也不熟,加之手机问题又可大可小,担心被宰。因此,我决定还是等旅行结束后,回本地去修比较好。
我原本想回家修手机很快捷,就像快照一样,立等可取。如果实在不好修的话,我就网购一部新的,取而代之。如此,也不过两日,便可上手了。谁也不成想,直到今天,我的手机才被修好。
我本打算,回家当天晚饭后就出来将手机修一修。可是,却被告知:半年前搬来的邻居曾经开店修手机,现在正做着卖小菜的营生。
老人们最讲人情世故,总觉得找个熟人修修比较放心,也比较划算。就是这个人情世故,我的手机落入了“明日复明日”的蹉跎中。
邻居将手机拿在手里看了看便说:问题不大,可能需要换个接口或者电路板。明天中午可以的话,半个小时就能搞定。好吧,小问题,那就等等。
第二天中午,我的手机没有等来邻居。后来得到邻居答复:因为配件没有到,第三天差不多就可以到了,问题不大。也许,“问题不大”是个口头禅?
第四天邻居还是没有来修,我是有点恼火,但不好发作,毕竟婆婆也是好心热心,邻居也没有所求。我承认我的耐心不够,可是我真的有点窝火了。
第五天邻居依然没有来修,我便说去其他地方修修好了。可是,家人说:这跟人家说好了,咱们再说了不算,这样不好。我只好默认了,不然我又能说什么呢?
第六天傍晚,我心里突然一阵火上来。我打算去买个新手机,留着这个坏手机等着邻居来修。如此,全然是因为老人们的世故俗情所致,并非我的本意。
还好,老人们虽顾及世故人情,但还不至于画地为牢。因此,我的想法没有实现,我的手机可以重新找个地方修去。前提是,我需要向邻居打个招呼。
片刻功夫,手机就被修好了,只是换了个接口而已。突然觉得,这几天的矛盾纠结荒唐至极。尤其是从邻居的表情和话语中判断出他的行为后,更是觉得我们此前所思可笑极了。当然,也有点滴所悟:经济社会,还是少些人情世故好!
手机重新装好,就在等待测试的空档,我的坏心情被一位买手机的奶奶和卖手机的售货员逗乐了。
奶奶慢慢悠悠地说道,现在的亲戚朋友都通过微信说话视频,可是自己的老年机没有这个功能,因此想买个能微信的手机。多么明确的目标啊!
售货员姐姐也是可爱,不紧不慢的解答老人的问题,给老人推荐了一款手机。最后,还帮老人下载好了微信,现场演示了一遍。多么暖心的一幕啊!
突然,我不想等手机测试结束了,我选择相信老板!当我结账走出手机店的时候,老奶奶还在学习微信使用中……
当然,如果碰到邻居再问手机的事情,我还是选择礼貌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