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2:53睡,6:06起床
保持二十岁时的体重,这只是表面现象,只是生物层面的设立关卡。
保持二十岁时的热爱,这是最难的:书籍,音乐,远方,梦想,哲学……
以及二十岁时还只是在默默播种,一直要到后来才不断蜂蛹的创造。
保持了创造力,也就保持了一切。
五十岁后,去学习一门外语,去学习一项运动,去啃一辈子没能啃下来的“巨著”,去翻越人生未曾翻越过的山峰。但我不需要这些,我只需要把未完成的大梦去全力实现。
孔子五十三岁辞去公职,到别的国家去谋求发展——是的,他发展得很不顺利,很不成功,但那样的人生,绝不会油腻,不会无趣,而且还会继续生长。
生命到了这个时候,要成功何用?除非它就是快乐本身,否则难道你还要用成功再去兑换快乐?
要的就是痛快、意义、价值本身,它们都源于超越自我,创造词语,点亮四周。
杀死那个热气腾腾的中年油腻男,用那点油腻,作灯,作炬,作助人渡河的浑脱。(干国祥)
心态决定状态,中年不油腻。
二、读脱不花《我的前半生,三盏明灯》
1997遇到北京奥美总经理湛祥国
所有的自大都是源于自卑,而那些最自卑的人身上往往会产生最强的攻击性。
作为一个骄纵、任性、自大的独生女,我在自己前18年的成长历程中,一直经历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而在那一天,湛先生的指导给我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第一次看到自己以外的那张人际关系大地图,看到自己的前后左右,看到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利益,并且第一次有意识的去定位自己应有的位置。
因为湛先生对我这个陌生人的善意和帮助,在那之后,使我不再恐惧“被拒绝”,建立了一种“社交自信”。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什么人我都敢上去打招呼、多高级的办公室门我都敢敲。
我因此也进入了一个“扑”老师的阶段。
高建华先生受过极好的工科教育,除了当过几年广院的老师,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就在惠普和苹果公司工作,是中国大陆最早的一批外企职业经理,是真正的“名门正派”。
他最出名的,是“绝不应酬”: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在饭桌上十分沉默。就我观察,这并不是他性格高傲或者孤寒,而是他真的不善于做非正式的沟通,更别提应酬了。
他的出现,让我看到,一个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力量来立足,不需要搞关系、不需要跑江湖,更能够取得他人的尊重。
务外非君子,守中是丈夫。
年轻时的我是个随波逐流及易受别人影响的人,又急于在社会上立足,难免羡慕那些左右逢源快速上位的江湖高手。
高老师的及时出现,帮助我彻底消除了“江湖化”的风险,养成了职业精神和对专业主义的追求,给我的职业生涯一个坚定有力的定向,让我从稀里糊涂做些广告公司的边缘化业务,进入到培训业,又从培训业,进入到管理咨询业。
最有效的学习,是在你没有判断能力的时候根本就不要去做判断,全然接受,逐渐消化。实在吸收不来了,自然就排异了。
掏心窝,捞干货,亮绝活。
手艺是具备一定宏观视野的一种技术、能力。
进入一个行业:
首先要问:这个行业里最牛逼的人是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能成为牛人?
其次,做一个手艺人,要知道你的手艺在哪儿,行当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第三,不要去强调你的工具有多了不起,而是要去证明你能用工具创造怎样的奇迹。
明海大和尚(河北柏林禅寺住持)有一次看似无意地说道: “与人交往,要做好两个前提准备:一是要坚信对方是好人, 二是要明了对方是凡人。是好人,就必然有向善、行善的需求,是凡人,他的情绪和意识就必然有善变、不稳定的一面。在这两个前提下与人交往,就必然会超脱和豁达,也会具备与人方便的能力。”
身边的众生比远处的众生重要,内心的众生比外部的众生重要,如何服务众生、帮助众生,怎样过得更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明海大和尚)
输赢、对错、是非,如果能够超越这些、容纳这些,人就会圆融起来。
三年前,大和尚突然宣布闭关,一想到很长时间见不到他,我急得哭了。他给我留下的重要修行法门是: “你的功夫最浅之处是定。修定力,每天要有一个时间留给自己独处,跟自己在一起。所谓的独处就是说,真正的让你的思想、感情独立,不依赖于什么东西。总之,我们现在是越来越复杂——教育越来越复杂,生活越来越复杂,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互相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复杂,因此专注也需要训练。可以在生活中训练,也可以在事业中。比如,你选择一个事业不要总是换,做一个就一直做下去,总会让你走出一条路来。”
三、李善友:人类10大思维陷阱
1.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能不用脑就不用脑
规则1:认知时,默认用眼,能不用脑就不用脑
规则2:用脑时,默认连续性,未来和过去一样
2.罗姐比事实够真实,真正有效的学习是思维模型。
成年人,真正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思维模型而不是知识和信息。在一个低水平的思维模型里面,增加再多的信息,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3.团队有认知同频,否则就是鸡同鸭讲。
4.学会反思,用思想拷问思想,用逻辑拷问逻辑。
5.框架效应: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身恰恰就是答案的框架。
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感受的强烈程度是对收益感受的2.75倍。
现实生活中,你要回答的问题,就锁定了你的答案。你创业时,选择的痛点决定了你的公司将来长多大。
6.禀赋效应:对你已经拥有的东西估值更高。
也就是说,如果原先的产品或是业务线估值很高,当新的业务线,新的产品,或是新的曲线出来的时候,你会很难放弃原有的。
7.只有童话里,皇帝才会被告知自己没有穿衣服。
为什么你会相信某个信念?如果思考足够深刻,你会发现,因为这个信念是你所在的群体相信的信念,如此而已。身处群体之中,即使群体的信仰错了,也几乎不可能看出群体在犯错。
8.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自己看自己,永远是对的。
9.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客观真理。
你身处其中,都会给你带来无法革除的思维遮蔽性、所知障与从众效应。任何人,无论多么聪明,无论是企业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难以逾越人类固有的结构性缺陷和局限。
10.无知最幸福,但你真的愿意吗?
无知是最幸福的。
当你打开井底的世界以后,拓宽了眼界,其实是陷入到了更大的痛苦当中。
可整个人类都是这么成长的,如果你放弃了痛苦,,放弃了“破”,你的眼界就很小。
所以,我们永远生活在这样的循环中:
解决问题,接着是一个更大的麻烦,然后再去解决……
生活的空间更大一点,你的自由才能更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