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锻炼的间歇看了一眼手机,发现微博的抽奖活动竟然中奖了,是我喜欢的画家的书签和便签。
当时真的是超级开心,开心到有点慌乱,但是想着赶紧把这几个动作做完,就可以好好享受开心了,然后压着这样的情绪用几分钟时间锻炼完。
结果发现找不到刚才开心的感觉了。这就好像在沸水里放进了冰块,已经无法再把冰块拿出来,也无法再让水沸腾起来。
偶尔自己在特别开心的时候,会告诉自己别开心过了头,据说左心房住着快乐,右心房住着悲伤,也许太快乐会吵到隔壁的悲伤。
我不知道我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悲观主义的性格,还是大家都会如此。想到人间失格里说“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到来”。
我太偏爱中庸之道,总是对任何问题都不会给予确切的回答。也是有太多的想法在我心中萦绕,遇事之时,可能会看心情随机挑选一个想法作为答案。
对于现在的我应该是一个带有悲观底色的乐观的人,因为我开始相信,很多事情,只要我努力,一切都在变好。
或者说我本身是一个偏悲观的人,但是我又在不断的告诉自己要更乐观。就像常说的“如果你想变成什么样,那么就假装自己是这个样子。“面具带的久了,也就长在了脸上。
当遇见开心的事,我会很享受当下开心的感觉,但可能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通常是吃到好吃的,收到礼物,一些肤浅的快乐。
如果把开心的事情分享出去,可能会从别人带来的反馈中,得到的快乐会久一点我的开心的点可能很奇怪,往往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更吸引我的注意。
但是我很喜欢情绪外放的人,很羡慕她们的表达,也会被感染。但是我就是个很平静的人,悲伤和快乐都不会表现的特别大。有的时候也是缺少了那么一点活力。
开心之后的失落感,也是经常会有的。可能往往是因为自己想的太多,总是由己及他。
记得纪伯伦的《先知》里论欢乐和悲伤,“当你沉浸在欢乐之中时,深究你的内心深处,就会发现曾是你的悲伤泉源的,实际上是你的欢乐所在。当你沉浸在悲伤之中时,重新审视你的心境,就会发现曾是你欢乐泉源的,实际上又成了你的悲伤所在。”
所以我始终觉得欢乐与悲伤是伴随同行的。那份失落的感觉就是吵醒了悲伤吧。
但其实我有点讨厌这样预习悲伤的自己。这让我经常束手束脚,思虑太多,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尽兴和彻底。
这总让人觉得缺少了很多东西,人生的种种滋味,如果只是隔岸观火、浅尝辄止是不够的。
我们可能无法占有永恒的快乐,但是无法否认得到的那一刻的真实,那是漫长琐碎时间里的华彩,是命运折磨你的间隙的奖赏,好好享用都来不及,为什么要去提前悲伤呢。
所以也总是在这种纠结的情绪中和自己拉锯,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的点。
开心带来的不真实感,往往是一种害怕开心很快溜走的恐惧,害怕以后再也不会如此快乐,当这种恐惧超过了快乐的本身,就会随之而来失落感。
其实这可能因为缺乏的是勇气,是承担失去快乐后悲伤的能力。仔细想来,我竟然需要去练习快乐,练习接受和体验各种各样的情绪。
或者可以说,我需要练习的是将自己的安全感不断扩大,让自己有更强大的心理去接受一切幸运与不幸。所以我需要做的是不要害怕快乐,而是既能接受它的蜂拥而至,也可以接受它的悄然离开。
在快乐来的时候,就尽情享受,在它走的时候,就和它挥手致意。
可能这就是我想要的及时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