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姑娘
一直对经济学感兴趣,今天又再一次读了经济学丛书里比较有趣的一本《牛奶可乐经济学》,它是用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待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俗称博物经济学。
在今天的文章中,分析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问题:
为什么牛奶盒子是圆的,可乐瓶子是方的?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牛奶盒子和可乐盒子
根据书籍+个人说查的资料,分析如下:
1.储存成本。根据几何原理,同样数量中,方的物体所占的体积要比圆的少。所以,从储存方式的角度而言,牛奶需要放在冰箱/冰柜里,同样的一个冰箱,5个方的牛奶盒子所占的体积比5个圆的可乐瓶所占的体积要小
即:
同样体积的冰箱,只有牛奶盒子做成方的,才能最大程度上利用空间,提高冰箱利用率,由此减少运营成本。
同样
可乐大部分时候会放置在开放的货架上,以供顾客自由选取,而开放式货架的运营成本低,所以可以承受圆形瓶子所带来的开支(没有用到电费等等)
以上是由储存成本带来经济效益的不同。
那么,既然都是除了经济效益之外,人们为什么不把可乐瓶子也设计成方形的呢?这样子一个货架就可以放更多的可乐呀~
这就涉及到了两点新的思考:
首先,从制作材质而言。牛奶盒子是纸做的,纸质材料容易做成方的东西,各个角之内互相借力以固定,不易做成方的东西,没有受力点,会瘪。
可乐一类内装是二氧化碳,制作成圆形的易拉罐或者瓶子,内部会形成一定的压力,支撑它的本省稳定性。
所以这也是我们买易拉罐的时候,没有打开时挤不瘪,而打开之后极容易被挤瘪的原因。
其次,从它本身容积而言。可乐瓶子的容积是比牛奶盒子大,即,牛奶能很快喝完,随后丢掉,而可乐是可以分好几次喝的东西。
所以你常看大的是别人拿一个瓶子的水/饮料/可乐一整天,而不是一瓶牛奶一整天,对不对?
那人为什么会对圆的东西更加喜欢呢?尤其是人的手会对圆形的东西更有感觉,比如手握瓶子、玩核桃、篮球等。
从心理学层面上讲,这是源于人从小时候开始对母亲乳房的依恋。
当孩子处于婴儿时期,饥饿的时候,喝奶能给到孩子安全感,而无论是妈妈的乳房还是奶瓶,都是圆形的,这种对圆形的依恋感是从小建立起来的
所以,人的手也会对圆形的物体更有感觉。
总结以上,可以从
1.储存成本(经济效益)
2.制作材料
3.容积
4.心理学角度
来分析“为什么牛奶盒子是圆的,可乐瓶子是方的?”这个问题
#番外#
对经济学一直非常感兴趣,但是之前一直觉得经济学是那些名词、数字的东西。
自从经济学出身的张先生从吃饭这件事儿给我分析了什么叫沉没成本和边际效应,并且我能清晰明白的懂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是可以的。
对于今天的文章,我是很满意的,因为出了经济学的”经济效益“这个概念是从《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里学到的之外,“制作材料”、“容积”这个两个观点是自己搜到的,而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是由于自己之前学的心理学知识的积累而想到的
这非常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就是它让你延展自己知识的边界,扩宽自己的格局,而不只是“看山是山”的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