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些年哥抱过的娃都长大了。女儿还能勉强抱三五分钟,马上七周岁的她,抱起来还会像两三岁时候那样,把脑袋靠在我肩膀上,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儿子已经近百斤,想抱他都吃力了,并且他已经是比较拒绝与父亲过于亲热的年纪。
2
最近十年已经不会再想起我与父亲的那些冲突了。能够想起的,都是一些细小的、支离破碎的情节。
十岁那年生日,父亲送我一套两册的《意大利童话》,那个岁数,我都开始偷着看金庸了,童话对我着实没啥吸引力。几年后接触到一本卡尔维诺的小说《不存在的骑士》,对作者敬如天人,五体投地的崇拜,知道《意大利童话》是他耗费心血收集整理的,才又回过头去读了一遍。
3
西学中有个弑父情节,国学中提倡的是尊父,二者其实互为表里,没有孰优孰劣之定论。
我小的时候,常听我老头说:对老子而言儿子永远不会错,对儿子而言老子永远不会对。我以为这是在鼓励我说真话,所以当他因为我握毛笔姿势不对大发雷霆时,回应说:苏东坡执笔如那筷子,也成了大家!
结果当然是挨了一顿胖揍。
4
好友某君,相识于垂髫之年,至今已近30载。
有一年元旦前后,忽闻其父因病手术,心中猛然感觉被揪得紧紧的。这位老爷子一生好酒,晚上看电视时,搪瓷茶缸子里装的都是苞谷酒。少年时代隔三岔五的会在他家里过夜,半夜起来找水喝,数次喝到了酒。
我从千里外赶回去看望了一次,却不曾想这就是最后一面。
还记得那天赶到医院已是夜里,他家老爷子尽管精神虚弱,仍是如我印象中那样笑眯眯的半躺在病床上,对我说,又来一个儿子看我来了。
大半年后,老爷子过世,我在远方俗务缠身,没能去送他最后一程。事过多年,偶念及此,深以为憾。
回想起来,当年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在他家里吆五喝六的吃酒、出门张牙舞爪的惹事,老爷子居然从未以一语恶言相加,涵养实在是比我自己的父亲好太多了。
好友高中毕业时,他老爷子在家办了一桌酒菜招待我们七八个小子,席间老爷子专门敬我一杯酒,说要好好感谢我。原因是,他儿子在高中一年级曾写信给我说要辍学离家出走,而我的回信劝他要沉下心来。
写信的事早已淡忘多年,老爷子端着酒杯慢条斯理跟我说话的样子,却至今未忘。
5
父亲还在,真好。
6
我还算不上一个好父亲,脾气还有不少得打磨的地方。
不过我还是想做一个好父亲的。
晒一波女儿的礼物,她是一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