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不太喜欢写日记的时候加上标题,因为往往我的日记内容很难用一个什么词或者短句去概括,但是今天突然加了一个标题“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是我这两天思考的体会及总结,突然觉得,像给一本书籍加上一份索引一样,日记的标题可以更清晰、简洁的去表达这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情、以及经历者的心情。
2019年11月18日早上,也就是两天前,我收到了第三篇论文一轮过审的邮件,意见是Major Revision,粗略的过了三个审稿人的意见,最主要的是最后一位,1)为什么使用xx算法而不是用XXX?2)为什么没有改进?其实这是审稿人很常见的问题,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好像只要补上实验,改进一下算法好像就没问题了,但是这一次我有点慌。
前几天南开大学校长因为多篇论文中图片疑似PS的问题涉嫌学术造假而引起舆论,我仔细看了看他的文章,医学这一块我不是很懂,但是有问题的文章有大部分他是作为通讯作者的存在。虽然仅投过三篇文章,但是从我老板的行事风格来看,通讯作者名义上是对论文贡献最大的人,其实一般都是找一个业界的大佬挂靠,这样主编看在大佬的面子上会让论文好过一点,前提是文章内容不至于太烂。
这次论文涉嫌图片造假的事情出来以后,我还和秀半开玩笑,“在我们这一行哪里需要PS什么图片,直接改个数据重新跑一下就完事啦,这样图片是真的,你也看不出什么”。确实是,我看过一些顶会的文章,有一些文章会对模型代码以及数据进行开源,有一些不会。我试着像这些人要过代码,他们多半是推脱要继续研究。即使有些开源了,一般也很难复现他们的结果。所以我对目前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怀疑。
我知道有很多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的人存在,当然也有很多兢兢业业真的想为人类社会做贡献的人存在。一年时间我写了三篇文章(算上合作),目前录用一篇,两篇一轮过审,而且投的期刊还都不错,看起来我完全不用担心我的硕士毕业,于是我进一步的想读PhD,想要快一点拿到最高学位,但是实际上自己的斤两只有自己清楚。女人们在遮掩容貌与身材上一向很有心得,我在掩饰自己的能力方面也是如此。
研一的课堂上,很多老师都会强调学术真实,开学典礼、英语、数学、机器学习……我以前一直很赞同这一点,但是一年来我老板所给我呈现的是一个虚假的、靠关系的学术世界,我的世界观受到了颠覆。昨晚和大姐姐聊了聊,她说,我如何看待这个学术界取决于老板目前给我灌输了什么。一年前老板问我有没有后悔跟他,我当时很坚定的说没有,但是现在,我应该做不到当时那么坚定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他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甚至整个实验室能配得上“老师”这个称呼的只有大刘一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容易,却真的很难做到,尤其是大学。
十五年前,我幻想着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五年前,我怀着对“有大师之谓也”的向往走入了大学,虽然不是师范专业,但是一年来一直在往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路上而奋斗,昨天我想停下来歇歇,想弄清楚我究竟应该做什么。
我对Z说,我想休学,我想去公司里面工作一段时间,看看什么才是适合我的。但是我知道现阶段无论是家庭还是自己,休学这件事情难上加难,或许我应该暂时放下PhD的执念,安心的读完硕士,然后出去看看,再决定接下来的计划。人生很长,我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人生很短,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最近在看一本小说(闲暇时间看的,例如等地铁,也不算毫无意义),叶非烟的《我的床分你一半》,名字听起来就是个言情,确实也是个言情,但是男主涉及AI+医疗,他有着为整个人类服务的心愿,很巧,他的心愿我也有,并且我的方向和他相近。再想想最近准备做的事情,我想我知道了我目前该做些什么。无论这件事情的影响力大与小,只要能够真正帮助到一些人,那我的工作就是有价值的。论文还是要发的,但是发论文的意义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你的工作,如果能够作为那块“砖”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