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国学与写作课,老师讲了今年高考时天津赛区的高考题目《重读长辈这本书》,并让同学们以此为题即时发挥,当堂课写完上交。
今天课堂上老师把孩子们递交的作文逐一点评。异同写到小时候看爸爸在书房里读书,好奇凑到爸爸旁边,常常被爸爸叫住“来来来,爸爸给你一起读书”,异同说每次这种情况他会拔腿就跑。后来他长大了可以识字了,爸爸给他买了很多连环画,他渐渐的开始喜欢读书,希望可以一直与书相伴。
周珏的选材,是看到妈妈每天练瑜伽很累,想到自己练古筝练习时手被磨破想放弃,感受到妈妈坚持的力量!
……
孩子们写了和父母亲一起生活,由小见大的各种感悟。
近期在馆里的公众号上写了几篇原创文章。也读了几篇高考的高分和一篇零分的作文。走过人生的一些阶段,再阅读一篇文章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当下的心境,心态,思想境界,以及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印象最深的几篇高考文章,其中一篇是江苏考生写的骈体文,通篇文字老练,见解独到,尤其对古汉语文字的运用,阅卷老师十分震惊,连夜递交给专家鉴定。专家经过严格认真的阅读,做了四页笔记。发现小作者古汉语功底极为深厚,很多古字现在很少出现,却运用的恰到好处。该考生还是个理科生。在考前跟妈妈说,高考时打算冒一次险,于是就有了这篇考场上出现的洋洋洒洒的骈体文。
另外一个杭州考生,已经被高校提前录取。他看到高考的作文试题,人生的三本书。他写了圣贤留下的有字之书,走过千山万水的人生阅历,书写的无字之书。还有人生修养,一生修行的心灵之书。一时间成为网络热文被传阅。校长看后点评只有通透之人才能写出如此通透之文。人过中年才刚刚读到这三种读书境界,这年轻考生,人生伊始就有这样深刻的见解,后生可畏,让人欣慰。
还有一篇零分作文,通篇文章写的比较流畅,虽然愤青也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该考生不忿的抨击社会的各种不公平事件,末尾说:我没有背景,这篇文章肯定得不到高分,阅卷老师潦草看完快去打麻将去吧。先不说文章的意境与深度,单凭最后非常无礼的语言,出言不逊,就反应了他的道德修养不足。“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积口德也伤了他的福报。(该文章已被删帖,也有可能是杜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识、修养,都是点滴积累才能在高考中厚积薄发。
课堂即兴作文一篇,明天是父亲节,我也要好好重读长辈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