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模拟一下以下情景:你现在需要搞定一个在床上翻来滚去但就是不肯起床的6岁熊孩子,任务内容为:穿衣、刷牙、整理书包,并在8点准时出门。好,现在时间7点30分,你还有30分钟打怪时间。请问,下列备选招术中你会选用哪种:
A、哄。甜言蜜语+奖励诱惑,亲力亲为给小祖宗穿衣洗漱,连搂带抱完成全套服务,耗时25分钟,最终熊孩子有赢了一场拉锯战的小得意。
B、吓。严声厉色+武力恐吓,兔崽子再不麻溜的老娘爆脾气就压不住了,推推搡搡走完全套流程,耗时25分钟,最终熊孩子挨了骂情绪低落。
C、等。不急不躁+言语提醒,时不时报一下时间,同时科普一下磨蹭的后果,如果真迟到了那就让他挨批,权当给他个教训。耗时30分钟,果断迟到。最终熊孩子没赶上幼儿园的早餐,他当时确实有点小后悔,却也好了伤疤忘了痛,几天后依旧重演磨蹭大戏。
亲爱的你对招术运用是单选?或是多选?好吧,以上情景在各个家庭都上演过,我家也如此,我曾用A、B、C招术与儿子轮番大战过多个回合,可惜最终的结果不是我憋了一肚子气,就是孩子郁郁寡欢,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赢家,我以两败俱伤而结束。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答案D,情景才有了逆转:
D:玩。情景表演+行动引导。家长:怪兽游戏开始了!奥特曼在哪?!我是专吃小孩的哥斯拉怪兽(吸引孩子注意力)。我最怕小孩穿盔甲变身奥特曼,所以,我要先吃掉小孩的衣服让他没有盔甲,再藏起小孩子的牙刷让他没办法发出“刷刷声波”,最后在他去奥特曼基地的路上设置障碍!(间接告诉孩子他需要完成的行动步骤)。这样,我就能把这个小孩打败了!咦,盔甲在哪呢?让我仔细找找。(给孩子留出反应时间以便投入游戏)。情景热身3分钟,进入游戏模式后孩子由于好奇游戏的进展,会自觉加快速度,全程共计耗时20分钟,期间孩子笑声不断,状态满分。
D选项进行的全过程中,孩子没有负面情绪,家长也只需压稍稍制住内心的小急躁,便能将任务圆满完成 。在去学校的路上,别忘了给孩子收收心,我一般是快到校门口时跟孩子说:”你感觉今天早晨这种不急不赶、和妈妈轻松游戏的场景怎么样吗?你开心吗?“ 在得到孩子肯定的回答后,我会说:”太好了,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呢,要是每天早上咱俩都能又快又开心地完成早起,还能早早到学校,肯定这一整天都会很美妙吧!“ 以此来暗示孩子“游戏”是为了笑着完成任务,让过程变得美好,同时给他变相强调了要按时到校的规则。
感受到游戏的力量后,我不由得开始思索:许多问题原来是可以用笑声解决的,不一定非要闹到家长生气、孩子哭闹。当孩子不配合时,我们完全可以尝试一下选项D。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从处理儿童、家庭、婚姻、受虐等问题的临床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联结的重要性,从而致力于儿童游戏、游戏治疗的推广,并著写了《游戏力》一书。作者在书中主张用游戏的力量来解决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这种寓教于乐的亲子沟通方式深得我心,这正是我和儿子都喜欢的互动方式 ,游戏建立了亲子之间的联接,可以让我全身心投入到与儿子的互动中,相比我边看手机边陪儿子玩的质量要高多了。
我发现不再忠于说教时,很多儿子以前认为是说教式的“啰嗦”,现在都能通过轻松愉快的沟通方式让他接收,他会主动想出一些新的游戏来解锁一些他看来比较枯燥的事,完成的阻力越来越小,孩子也更自信起来。比如我们又创新了很多游戏玩法,有专治不想阅读的“你读我演游戏”,有专治不想开口朗读的”咒语游戏“,还有专治儿子不想参与家务时的”抢能量豆游戏“等等。每次玩的时候都乐些不彼,意犹未尽。
游戏力的游戏力倡导者李岩老师在《天天游戏力》一书中说:既不用强制孩子,也不用放弃对他的要求,而是借助游戏让孩子获得“能自主、有力量”的感受,孩子在笑着玩着中,顺便也就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了。
看,多棒的过程,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游戏的力量,就快拉起身边的孩子试一次吧,相信我,你和孩子一定会爱上这种沟通方式,就如同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