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办法继续写了,因为一回忆,就会很痛苦,直接把自己逼到深海里的感觉。
昨天和朋友聊,我说了自己最近的打算。第一先离开最让我纠结焦虑的公司;第二到周边的小城市给妈妈寻一处可以养老的住处;第三自己可以休整学习,尤其是补上自己英语方面的短板;第四是可以往自己投资的小项目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遭到的朋友的大力反对,依他的观点。人如果也用“道、法、术、器”四个维度去划分,在道这个层面都是命运、习气、业力、性格这些东西主导的,后天是无法改变的,所有的人生际遇都受此主宰,自己不要做无谓的挣扎和反抗,越反抗越不快乐。
我说我并不是要去改变那些玄乎的东西,我只是想调整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就比如遇到同一件事,无所谓好坏是挺中立的一间事,但是我有可能看成是消极的;我有时候会放大一些不好的因素,忽略一些好的,让人愉悦的因素,所以这些东西是可以通过训练养成习惯,逐渐改变的。第二,我需要去调整价值观念,把一些不是生命中必须的、可能会让人产生消极因素的价值点排到相应靠后的位置,把可以让人愉快的价值观往前排。这也是可以通过训练去逐步改善的,在自己的大脑里形成另一种模式。
这么大了,很多都是积习已久,而且都相对固化长成,现在再做扭转实在是一件痛苦之事。但一想到,人生还有那么久,如果现在不调整,只能是随波逐流,随环境起起落落,没有自己的一颗定心丸,也终究是心苦一生。而且终究不想看破、跳脱,还是想投入的做点事,做点让自己快乐让周围人幸福的事。
能够找到让自己的喜欢的事,是多么幸福的一间事。即便是反复试错,遍体鳞伤也值得,但能找到这个方向的应该是少数吧,我觉得教育的本质是不是应该调整到这个方向来,去匹配每个人一个可以去投入的人生。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介绍心流的,大概的意思是人在全身心的投入到某种活动时,会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人生的良药,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种状态也是可以通过训练去寻找和把握的。我在中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画画,那个时候一画就是几个小时,其他感觉都消退了,时间好像也变慢了,非常的充实,带感。
当我给朋友描述的时候,我得到的反馈是,鸡汤不能再喝了。人生哪来那么多的投入、忘我,让我不要受这些的蛊惑,还是老老实实的接受自己的生活、接受自己的老板、接受自己的工作。不要和钱过不去,拿一分钱,做一份事,价值就是工资,老板愿意出钱就证明你有这个价值。
我好想也无力反驳,毕竟这是现实的。深圳的高物价、高房价,净身出户后,也没有什么积蓄,还要负担每月5K的抚养费,这确实是一件不得不面对的事。但人生就一定要在这样的循环中,直至终老么?我的父亲也是终于熬到了拿退休金,刚准备来深圳过几天舒坦日子,就查出了胰腺癌,没几个月就走掉了,他已经很顽强了,每天忍着剧痛写病情日记,和病魔斗争,但又能怎么样呢?
现在的我也下是在放大自己的抑郁,不良情绪,但这些感受对我而言是真实的,我现在每天都如行尸走肉,头是晕的,脚是软的,脸是麻的,没有一点开心的因素,内心破了一个大口子,一直在撒漏。人很疲惫,现在连焦虑都不想焦虑,觉得好累,就像两眼直直的发呆。
我现在一个快节奏、全精英的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大家都忙的要飞起来,只有我这个门外汉,想忙也使不上什么劲,也没有心情去学习提高。这和我初入大学时,浑身是电的感觉完全判若两人。人生没有必要去定义,人各有命,人生无悔,我希望自己是与其褪色不如燃烧的。
想到了就做吧,不纠结了,好么?我这么溺爱的2哥。
所以对心情不利的事,先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