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的生活中,平衡的关系并不意味着事事均等,而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陈婕君《可塑的我》
相处是人与人之间一门课程。在《可塑的我》提到了共情能力;知己知彼;诉求的平衡。三个点。
共情这个词是由人文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概念,更多的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同理心。其实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经历、遭遇不同决定了一个人的共情能力。
曾经我是个爱哭鬼,从小就爱哭的那种,泪水伴随我的成长不少于20年。在我22岁那年,我经历了人生中两位至亲相继的去世。
那一次,我难过了2个月,只要任何人在我面前提到他们的名字,眼泪就止不住的夺眶而出。从那过后,我变得比平生任何时候都要坚强,我不再爱哭了。
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动情的地方总会跟着电视剧的节奏走,会心大笑,也会默默流泪。很直白的表达方式。
往后的时光,我再看到那种类似去世的场面显得很平静。也许是经历过了,心灵的承受力更强了。没有那种我感受到你的难过陪着你哭的感受。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了。
人与人之间,最平衡的相处方式,可以互不打扰,但是却一直在彼此的心里。可以是我有事第一时间想要找你倾诉,而我知道你不会拒绝我的默契。
当两个人相处不再是需要靠时常联系、聚餐,来打破陌生感的那种。而是相见有话说,不见又互相牵挂。我想这是突破一切世俗的平衡方式吧。也是最舒服的关系。